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河南工业化进程及新型工业化发展情况简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07年7月5日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十五”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河南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各地区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基础和产业布局的不同,发展中存在着不同步性和不协调性。因而,未来河南区域经济应如何协调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判定

   

  “十五”时期以来,河南省把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构调整等,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优化经济结构的核心环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为重点,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终高端产品,拉长产品链条,积极推进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多策并举,全省工业经济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十五”时期,全省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0%,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分别比“九五”时期提高7.0和1.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并基本确立了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

   

  河南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大省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大省。“十一五”时期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仍需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目前首先要正确判断全省工业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和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情况。

   

  (一)从产业结构看,河南省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早期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等专家经研究后认为,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在农业与工业“二元结构”之间转化。在工业化初期,一产所占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都相应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在产业结构中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当一产比重降到20%以下,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到10%左右时,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经历一个由上升到下降的“∩”型变化。

   

1:全国和河南省部分年度三次产业结构(%

   

年 份

全 国

河 南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1

48.2

23.7

39.8

42.6

17.6

1980

30.1

48.5

21.4

40.7

41.2

18.1

1985

28.4

43.1

28.5

38.4

37.6

24.0

1990

27.1

41.6

31.3

34.9

35.5

29.6

1995

20.5

48.8

30.7

25.4

47.3

27.3

2000

15.9

50.9

33.2

22.6

47.0

30.4

2001

15.8

50.1

34.1

22.3

45.4

32.3

2002

15.3

50.4

34.3

21.3

45.9

32.8

2003

14.4

52.2

33.4

17.5

48.2

34.3

2004

15.2

52.9

31.9

19.3

48.9

31.8

2005

12.4

47.3

40.3

17.9

52.1

30.0

   

  由表1看,河南省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7.9:52.1:30.0,一产所占比重已降到20%以下,二产尤其是工业成为河南经济的主导产业,表明已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早期。

   

  (二)从劳动力就业结构看,河南工业化大致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世界银行曾对不同收入国家近35年来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了从1960年到1995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见表2:

   

2 19601995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

   

年份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60

77

9

14

59

17

24

17

38

45

1980

72

13

15

38

28

34

9

35

56

1995

69

15

16

32

27

41

5

31

64

   

  由表2可知,就河南省2005年劳动力为55.4:22.1:22.5的结构来看,判定当前河南省劳动力结构大致相当于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三)从城乡结构看,河南省人口聚集程度呈现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的早期特征

   

  我们计算1978年—2000年间全国和河南省分年度城镇化率,见表3:

   

年 份

全国

河南

年份

全国

河南

1978

17.9

13.6

2001

37.7

24.4

1980

19.4

14.0

2002

39.1

25.8

1985

23.7

14.8

2003

40.5

27.2

1990

26.4

15.5

2004

41.8

28.9

1995

29.0

17.2

2005

43.0

30.7

2000

36.2

23.2

2006

  改革开放,使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3.6%上升到2005年的30.7%,但与全国城镇化率已达43.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镇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在30%-60%之间。依此标准,河南省则刚迈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四)对河南省工业化进程的整体判定

   

  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可以给出评价工业化实现程度的公式,对河南省内的不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工业化实现的标准及综合评价方法的原理,我们给出评价河南省工业化实现程度的计算表4:

   

4:河南省工业化进程计算表

   

年 份

非农人口比重

二、三产业

从业比重

二、三产业比重

工业化实现程度

1978

8.07

19.40

60.20

32.15

1980

9.29

18.80

59.30

32.04

1985

11.48

27.00

61.60

36.70

1990

12.86

30.70

65.10

39.84

1995

16.24

37.60

74.60

47.09

2000

19.00

36.00

77.40

48.55

2001

19.43

37.00

78.10

49.33

2002

25.80

38.50

79.20

52.62

2003

20.17

39.80

82.40

52.20

2004

21.64

41.92

80.70

52.90

2005

21.75

44.56

82.10

54.42

   

  从表4结果看,以2000年为界,可将河南省工业化实现程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工业化实现程度由32.15%提高到48.55%,22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75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是2000年以来,工业化实现程度由48.55%提高到54.42%,5年提高5.87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7个百分点,表明河南省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综合分析,整体上河南省目前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据此,我们也同理计算出全国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化实现程度。若将河南省放在全国的大环境中看,河南工业化进程还比较落后。2004年,河南省工业化实现程度为54.4%,只高于甘肃、广西、海南、贵州、西藏和云南,列全国第25位,而排在前三位的上海、北京和天津分别为95.2%,91.4%和87.8%。河南省工业化实现程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人口比重大:2005年河南省非农产业劳动者的比重和非农人口比重在全国分别排第27位和30位。这严重制约了河南工业化实现程度的提高。

   

    二、河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情况

   

  河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绩斐然。“十五”时期以来,河南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坚持改革开放,积极进行结构调整、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使工业化进程步伐明显加快,工业经济总量增长,效益水平大幅提高,总量连年稳居全国前列,已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转变。

   

  (一)工业经济持续高位运行

   

  “十五”时期,是河南省工业经济发展既好又快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河南工业经济年均增长约14.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约3.6个百分点。“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河南工业更是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在2006年8月末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2608.40亿元,同比增长23.0%,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国第6位,增幅居全国第4位,雄居中部六省工业“龙头”地位。

   

  (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2006年8月末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高达205.4%,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完成产品销售收入8327.01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一位;实现利润603.84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一位;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从2004年年初的3.58%和2.73%上升到目前的4.35%和5.33%。

   

  (三)工业对GDP的贡献率逐步增大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由1978年的50.2%上升到2005年的61.6%,拉动GDP增长约8.7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河南省在调整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速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工业经济转型的步伐大大加快,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已基本确立,在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