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充分发挥作为金融业主体的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推动和支持作用。
一、近年来金融机构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的金融机构得到长足发展,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调整信贷投向,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了全省消费需求,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增强。
1、信贷规模较快增长,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经济发展
截止2006年底,河南省省级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14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17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财务公司2家,其中浦发、招商和兴业三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于2000年以后进驻河南。2006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1492.55亿元,2001-2006年年均增长15.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8567.33亿元,年均增长11.9%。据测算,2001-2006年河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GDP的弹性系数为1.04,即贷款余额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经济增长1.04个百分点。近几年全省具有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增长较快,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贷款投放重点突出,推动了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1-2006年金融机构累计新增贷款4682.13亿元,在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中投向生产领域的新增贷款为3956.14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4.5%。其中,新增短期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分别为568.28亿元、168.27亿元和739.44亿元,三项合计占全部新增贷款的31.5%;新增基本建设贷款1065.2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8%。大量生产领域的新增贷款积极支持了河南经济的发展。随着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贷款重点投向鼓励发展的行业,受限制的行业贷款增势减缓。如2006年12月末,煤炭、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三农、医疗、交通行业贷款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1%、61.5%、19.9%、23.3%和14.4%;而房地产开发、电解铝、水泥和土地储备行业贷款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9.3%、9.8%、11.6%和25.2%。贷款投向的变化推动了河南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消费贷款发展较快,进一步促进了河南消费需求
截至2006年底,全省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94.46亿元,2002-2006年年均增长27.2%,比同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速高15.4个百分点,消费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由2001年的2.4%上升到4.6%。消费信贷的发展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典型调查推算,1元消费贷款,可以带动1.5元的商品消费。2001-2006年河南累计新增个人消费贷款334.26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1%,按1:1.5计算,通过发展消费贷款,可增加消费者501.39亿元的购买力。消费信贷的较快发展,促进了消费需求的扩大,拉动了河南经济增长。
二、金融机构在支持河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金融机构在河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与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战略目标的要求相比,金融机构对河南经济的支撑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存在着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发展相对缓慢、贷款增势趋缓、金融资源流失、金融机构的储蓄转化投资效果不明显、金融功能相对弱化等问题。
1、贷款增势趋缓,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相对走低
2001-2006年,河南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1.9%,比存款余额年均增速低4个百分点,比全国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低2.7个百分点,增速在中部六省列第5位;各年度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1%、13.7%、15.6%、10.4%、4.8%和15.2%。受国家政策影响,2004年和2005年贷款增速明显较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分别比全国增速低1.7个和4.5个百分点。2006年虽然新增贷款较多,达到1132.64亿元,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农发行托市收购小麦贷款。
从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看,2006年河南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4%,比2000年下降0.4个百分点;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为3.8%,比2000年下降0.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在中部六省居于首位,与GDP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5.1%上升到6%的状况形成较大反差。
2、金融资源流失,金融机构的储蓄转化投资效果不明显
2000年以来河南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与GDP的比值远高于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且差距不断拉大。2001-2006年,全省存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平均为100.9%,而同期贷款余额与GDP比值平均仅为82.6%,各年份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分别为88.3%、92.0%、93.5%、82.9%、70.2%和68.7%,分别比存款余额与GDP的比值低11.6个、14.9个、17.4个、18.0个、24.3个和23.4个百分点。说明河南虽然汲取存款能力较强,但不少金融资源通过商业银行总部,流向其他地区。
2006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所占的比重为11.8%,比2000年的16.1%下降了4.2个百分点;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所占的比重为13%,比2000年的34.4%下降了2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份额不断下降,说明河南金融机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果不明显。
3、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下降
2006年底,全省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5743.17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50%,比2000年下降8.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为3480.76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40.6%,比2000年下降8.8个百分点。2006年河南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仅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19.5%,比2000下降了28.4个百分点。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遍布全省各地,在支持河南地方经济发展中仍处于主体地位,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般对河南金融资源具有较强的分流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的较快下降,对河南地方经济发展资金支持作用减弱。
4、金融资源的占有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
2006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5135.4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59.9%,高于其GDP占全省56.8%的比重;而豫北、豫西和豫西南、黄淮地区贷款余额占全省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比GDP占全省的比重低3.3个、4.8个和3.9个百分点。从存贷差的情况看,2006年全省存贷差比2002年扩大了2.3倍,其中: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分别扩大了1.3倍和1.1倍,其扩大速度低于全省水平;而豫西和豫西南地区、黄淮地区,则分别扩大了3.1倍和7.7倍。由此可见,河南金融资源的占有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经济落后地区金融资源流失较多。
三、金融机构支持河南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通过与金融机构座谈和调研,经过分析,我们认为,金融机构在支持河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金融生态环境欠佳,信贷资金的正常流动受阻,削弱了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金融业是高度脆弱的产业,对外部环境依赖性很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资金朝着信用程度高、金融环境好、风险低、收益高的地区流动。近年来,河南金融生态环境虽然有较大改善,但受各方面因素影响,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法律环境不完善,有关法律对金融债权保护不够,如企业通过虚假信息而获得贷款的行为,不能及时惩处,这类欺诈行为是产生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原因;二是信用体系不完善,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无法根据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三是金融机构胜诉案件执行难,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时有发生。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金融生态调查报告》表明,河南在“全国31个省(市、区)金融资产排名”中列第20位,郑州市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金融生态相对指数排名”中列第40位,而在“291个地级以上城市金融资产质量排名”中河南有5个城市排在第273位以后。目前,河南不良贷款率仍然较高,金融风险“高危”地区的帽子仍未摘除,一些商业银行仍在继续下调对河南的评级和授权授信额度。河南银行放贷的客观经济环境欠佳,使得银行对当地贷款的信心和能力减弱,既制约了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也影响了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2、信贷管理权限的相对集中,制约着贷款投放
从授信管理上看,各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信贷业务决策层次和决策水平,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控制,对贷款审批体制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普遍实行集约化的信贷管理体制,信贷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在此体制下,省级分行的贷款额度、审批权限均由总行根据一级分行上年末的贷款不良率等经营指标区别划分权限,这一体制总体上讲管得严、统得死。由于贷款不良率高,商业银行总行对河南划分的权限低、贷款额度少,制约了河南的贷款投放。
3、产业结构升级相对缓慢,难以吸收大笔银行贷款
资本的运作有一个洼地效应,即资金会像流水一样,什么地方回报高,就必然流向什么地方。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培育优势产业和大企业集团,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总的来看,升级比较缓慢,具有集聚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的大项目相对较少、重大项目不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这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大项目、大企业战略不协调,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对象不多,缺乏双赢项目,影响信贷投放。例如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普遍要求资产总额在6000万元以上或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连续2年有较高的盈利水平、企业信用等级达到AA、单笔信贷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等,而河南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这些条件。
4、金融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渠道收窄
据相关部门调查,河南金融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网点数量多,但是多集中于中心城市,向县(市)延伸不够,同时也缺少具有生机与活力的、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机构。目前,河南既没有一家本省品牌的商业银行,也没有一家外资金融机构入驻,股份制商业银行驻豫分支机构也主要集中在郑州,其他各省辖市少有布点。从县域来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未涉足。由于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渠道收窄,影响信贷资金的有效流动。
5、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影响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力度
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较好,同时存在着经济运行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苗头。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5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次小幅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以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防止出现经济过热,这些政策措施对河南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今年前5个月,全省金融机构贷款虽然保持稳定增长,但同比少增较多。前5个月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分别为13.4%、12.6%、11.5%、13.6%和12.9%。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为526.40亿元,同比少增93.34亿元,尤其值得关注。
四、加快河南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一五”时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要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加大金融机构对河南经济的支持力度。根据目前河南金融业发展的现状,我们认为要从构筑诚信河南入手,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建立银企“双赢”机制,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1、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在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中,资金循环的链条才不会中断,金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也才能得到发挥。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资金按市场原则流动的客观必然性,高度重视改善当地的金融生态环境。一要逐步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定期发布企业信用信息。二要加大对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三要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公正司法,降低金融机构对骗贷和逃废银行债务等不法行为的诉讼成本。通过这些措施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从而增加信贷投入,促进河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金融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用足用好信贷政策
金融机构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是其重要的职责之一,也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金融机构如何在服务当地经济和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间找到结合点,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首先,金融机构要提高服务意识,要认识到服务河南经济和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围绕河南经济发展的重点,如加快黄淮地区发展、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战略部署,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提供金融支持;三要加强与总行的沟通,充分反映河南经济发展实际,争取总行的理解和支持,用足用好信贷政策,增加审批贷款项目和贷款规模,更好地支持河南经济发展。
3、加大政策支持,发展地方商业银行
地方商业银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者。2006年河南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余额为2116.8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4.7%,比2000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但在新的形势下,其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对此,应采取积极措施,高起点改制、改组地方商业银行,实现股权多元化,促使其焕发生机。
4、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河南企业争取信贷资金创造基础条件
产业层次低、大项目相对较少、重大项目不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满足信贷条件是影响企业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河南一定要按照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方向的要求,大力培育科技含量高、产业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优势产业。一要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围绕“大”和“高”开展项目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特大项目,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加工度项目、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加快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调整和优化升级资源型、粗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三要加强科技、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提升传统产业的层次。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企业争取贷款创造基础条件。
5、发挥地方政府在银企合作中的平台作用
地方政府在银企合作中要发挥好服务职能,使企业的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机结合起来。一是要搭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信息交流平台,增进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二是地方政府定期举行由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参加的企业和项目推介会,将信誉好、市场竞争力强、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和好的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三是邀请金融机构提前参与项目的决策论证过程,以便于金融机构做好项目实施的资金启动工作,减少项目资金供给的中间环节。通过上述措施,提高银企合作的工作效率和互信程度,增强金融机构对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