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统计数据>产销>  正文

光伏产能过剩加“双反”政策致光伏企业停产“过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1/13/2012 11:40:45   来源:河南商报 | 作者:孟令强赵卓   作者:孟令强赵卓

  9月份,一本国内刊物的封面上,五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光伏生死劫。

  配图是一个走在绳子上的人,手举着光伏板。意义不言而喻,一不小心,走绳子的人会掉下去,而手里的光伏板会摔碎。

  这正如不少光伏企业如今的现状。11月7日立冬,但对于一些光伏企业来说,冬天似乎来得早了些,在郑州高新区,有光伏企业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停产。

  故事

  2008年他满怀信心回郑

  两年后关厂离开

  2009年7月3日,郑州是一个酷热天。

  赵一辉站在新厂房前,炽热的阳光,火一样倾泻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阴凉处的水泥地上,三三两两的工人边听收音机边打扑克。不知道因为热还是着急,赵一辉显得很疲惫。

  赵一辉2008年夏天回到郑州,作为国际上太阳能电池领域的专家,早在2006年,他就有了在国内开家新能源公司的想法。

  2008年7月,赵一辉注册了河南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当时的赵一辉信心满满:“按照原来的设想,这个一期投资6000万美元、产能为30兆瓦的薄膜电池生产线,产品一年后完全下线,主要出口欧美市场。”

  然而一年后,厂房尚未全部完工。“并不像原来想象的那么顺利,许多事都要我一再协调才能做。发的电上不了网,国内市场也打不开。”

  “我现在最怕的不是累,而是慢,是等。”这是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见到他时,赵一辉一再重复的一句话。

  2010年,阿格斯停产,赵一辉离开郑州。2012年11月5日,当记者再次来到阿格斯的厂址时,看到的只是空空的厂房和围墙边的荒草。

  困境

  反倾销反补贴

  光伏产业迎来“冬天”

  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所有光伏组件和部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片、硅片)进行反倾销调查。

  一个月后的10月10日,先行对我国光伏组件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美国商务部做出裁决,中国企业的最终反倾销税率为18.32%~249.96%,反补贴税率14.78%~15.97%。

  相关资料显示,世界的光伏中心在欧洲,美国市场的规模尚不及欧盟市场的十分之一,“如果欧盟开征与美国相同税率的反倾销税,中国不少光伏企业就要完了。”接受记者采访时,河南亿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