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企业管理资源的优化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06/2013 10:01:26   来源:《信息方略》

     2001年, 通过集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原建筑结构研究所、 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 工程抗震研究所、 建筑材料研究所等优势资源,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建研科技)成立, 业务涉及结构与抗震、 软件与信息化、 新型建材三大技术领域。 以上述技术领域为依托, 开展工程设计与咨询、建筑工程软件与信息化的开发销售、结构与材料的检测鉴定、建材与结构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等技术业务35项。

    建研科技组织机构设置分为职能部门、直营事业部和独立子公司,实行集团化管理。直营事业部由公司全面管理,子公司则采取公司指导下的自主管理。

    拥有1000余名员工的建研科技业务领域覆盖宽、人员分布广、 下属部门多, 如何发挥其综合优势,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企业信息化规划所直面的困难与挑战。

    在企业经营规模扩张、业务机构重组的大背景下,2011年,建研科技制订了 (2011-2013) 新的三年战略规划, 明确了未来3年的战略发展方向, 对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系统功能侧重于作业数据结构化,以及作业管理规范化,而职能管控、 协同管理以及决策分析的功能弱, 都是硬伤。其管理理念、模式及业务处理功能已不能满足新三年规划的变革需求。

    企业需要对各种生产资源、职能管理和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并使决策层、 管理层及各业务部门准确、 实时了解合同执行情况与部门资金信息。

    新的管理信息系统 (ERP) 正是顺应企业发展需求下的产物。 可以说ERP系统的开发是建研科技借用信息化重新梳理内部管理活动,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

    新的ERP系统由建研科技下属的信息化软件事业部负责实施。自2011年2月24日召开项目启动会后,经过3个月的时间完成项目需求调研详细报告,项目进入原型开发阶段。2011年10月9日, 第一轮系统原型开发完成并确认通过。

    最终版本的ERP系统于今年4月9日正式上线,系统覆盖了建研科技的职能部门、直属事业部以及所有独立子公司, 囊括行政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科研管理、 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五方面管理内容,包括个人办公、行政管理、 科研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管理六大功能模块。

    新的ERP系统优势

    距离2012年4月份ERP系统在企业正式投入使用,时间过去近5个月。其优越性越来越被基层员工与主管领导所认可。

    作为系统建设的具体负责人及应用者,该项目企业方信息化总协调人、企业发展部经理段秀芝,对该信息化项目辅助公司流程走向更加规范、严谨、 高效深有体会。

    自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企业内部逐步完善了 “业务处理层→业务管理层→职能管控层→决策层” 自下而上的全透明的公司信息网络, 经过审核的经营数据可以直接形成报表并可进行多维护分析, 确保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完整地到达决策层手中,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与依据。

    除此以外, 新的ERP系统对公司人、 财、 物、 信息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形成了统一的系统功能。包括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 部门通知、 手机短信、网络传真、 文件审核以及工作流程等,进一步促进职能部门、上下级单位之间更好地沟通协调。 各类信息数据一次录入、 快速共享, 避免重复性的录入工作,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内部运作能力及外部执行力。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异常和重大经营财务事项的监控与反馈、防范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风险上,新的ERP系统依据信息公开、 单项目成本分析、 按部门汇总分析等原则, 添加了账款催收提醒、 项目债权债务管控以及部门合同综合查询等功能。 “例如公司经营、 财务数据可以查询, 领导、科室根据自己的权限,能够随时审阅所有经营合同,包括合同的评审、变更、 进度、 收支等所有相关内容。 ” 系统实施项目经理、建研科技信息化事业部副主任惠跃荣举例说。经营风险的管控功能设置是其中的重点, 也是一大挑战。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定制开发

    与传统较为生硬刻板的系统相比,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架构下的EIS2012,更像是一个大舞台上上演的种类纷繁的舞蹈。

    建研科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在EIS2012信息平台基础上定制开发的,而EIS是由信息化软件事业部下设的平台室自主开发的,基于平台的开发大大降低了后期的开发难度, 同时增强了系统的灵活度。

    基于平台的组件化开发采用 “主板加插件” 的模式, 业务架构平台是系统各模块运行的基础平台,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业务模块的开发。采用该模式的好处在于,业务模块需求发生变更时, 只需要修改更新相关业务模块。

    “有一些固定的模块在平台上是有的,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真正的深层次的开发由平台室来完成,定期地给项目经理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这样就把我们的开发难度降低了。 ” 惠跃荣说道, “公司系统的开发采用了我们自主开发的EIS2012信息平台,这个平台是我们事业部的核心技术体现,也是我们建研院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化研究课题。 ”

    有了信息化平台,剩下的工作就变得简单了。各部门在开发过程中,除了运用拖拉拽的方式,将平台中既有的如权限、流程、预警、报表等模块进行排列组合外,还可以针对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快速搭建出符合自身需求的信息化系统。基于SOA架构的平台,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可变性。

    EIS2012信息平台采用的SOA(面向服务架构) ,具有松散耦合、粗粒度的服务、标准化接口和操作平台无关性等众多优点,这种架构有很大的一个优点是适应变化,能够满足企业战略调整引起的变革需求。SOA架构可以使企业快速共享现有的遗留系统、降低信息化成本,也可以方便企业之间资源整合,不仅打破了职能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沟通壁垒,还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内部的数据、服务和应用集成。

    正因为如此,对于既为本企业进行平台架构,也为其他建设企业提供相应服务的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软件事业部来说,可以在适应软件项目需求变更多的前提下, 大大节省具体项目的运作成本。

    建研科技下属的信息化软件事业部有10余个有专业偏向的项目组, 涉及建设行业政府信息化、 房地产信息化、设计院信息化、 施工信息化以及BIM咨询等专业领域。 “我们提的项目方案全部基于EIS2012信息化平台,可以充分体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做信息化项目时,实施人员可以像使用零件一样调用平台底层模块,以及包装好的各种专业服务。 ” 惠跃荣补充道。

    深入决策管控, 消除信息孤岛

    一直以来,传统国有企业部门与部门间的壁垒,深入到部门之间的综合管控与协调,更像是纸上谈兵。

    “国企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打破部门之间的边界,现在可以通过改变数据存储机制和多种授权方式得到解决。系统进行数据整合, 领导便可以对权力范围内的经营状况一目了然。 ” 段秀芝说道。

    考虑到企业自身的特点, 这套ERP系统采用了基于文件夹的审核管理、 基于流程驱动的审批管理两种业务协同方式, 以此来整合多方的数据与资源。

    基于文件夹的审核主要适用于数据的上报,只注重业务处理成果数据的留存, 例如科研项目各个过程的成果数据上报、财务单据的填报等。基于流程驱动的审批则强化了业务过程的管制,更强调业务流的规范性和及时性,例如合同预审和合同评审业务。

    新的ERP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共享的平台, 也是通过数据来完成业务流程的平台。一项业务从申报开始,经过决策层和职能部门间若干回合的修改、审定,最后敲定执行,这一系列流程均在系统中进行。

    在建立起企业的决策层、业务管理层、项目执行层之间的业务协作平台后,没有了地点、 部门间的隔阂, 业务的操作显得更为流畅, 满足了企业从宏观到微观的项目管理过程监控。

    深入到决策层, 这也是这套ERP系统较以往的一大完善之处。系统可以直接抽取基础数据,统计生成决策分析数据, 并通过图表进行可视化展现, 例如 “合同同期对比分析” , “部门现金流图” 等。 “原来只是业务员, 需要什么数据就录进去。 但数据怎么用、 领导怎么用, 这一块数据挖掘做得比较少。 ” 惠跃荣说道。

    这套ERP系统实现了投标预审、 合同评审、 合同变更、合同收入、合同支出等数据的关联,同时整合了经营和财务数据来满足企业的债权债务管控需求。决策层如今可以更方便地查询各个合同的执行情况。 通过系统内的数据整合, 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 准确地查询到多种管理指标, 从而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定。(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