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两会话谈:贵阳节能灯 只推广不回收陷尴尬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2/05/2013 09:51:42   来源:贵网

建材城对废旧节能灯也不回收,自己用坏的也只是丢掉

  丢弃一只节能灯,相当于毁掉180吨地下水。
  前不久,早报互动平台发起了“如何处理报废节能灯?”的话题讨论,90%以上的读者不知道节能灯含有铅、汞等有害物质,随手将废弃节能灯扔进垃圾桶。(详见早报2012年11月1日B03版)早报的报道,引起贵州省节能减排研究会的重视。该研究会经过调查发现:白炽灯已经从贵阳的家庭中淘汰,市民早期购买的节能灯也逐步走向废弃。只推广不回收的节能灯尴尬局面,正在贵阳悄然上演。

  贵网2月4日讯(黔中早报 文/图 记者 李朝恒 邵培佳)

  节能灯:“生”为节能

  2012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按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白炽灯。贵阳一时间掀起了推广节能灯的热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发布了购买中央财政补贴节能灯的公告,并深入到社区。贵阳市民只要携带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购买中央财政补贴的节能灯。

  推广措施标明了各种型号的节能灯瓦数和价格,就是没有说明废弃节能灯的回收措施。比比皆是的推广公告充分体现了政府节能措施的得力,然而环保却出现“缺位”。

  昨天,早报记者来到展览馆一家灯市,问了3家灯具店老板是否回收废旧节能灯,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其中一位店主说:“保质期内损坏的节能灯可以退回厂家,超过期限的不负责回收。”对于废旧节能灯是否有毒,他们不太清楚。

  早报记者发现,市面上销售的节能灯都带有能效标识,标记了耗能的高低。但并没有提示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和报废后该如何处理。

  节能灯:“死”不环保

  家住新添寨的王先生,从去年年初开始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换成了节能灯。对于废旧节能灯是否危害环境,王先生表示“坏了就直接丢了呀,不知道有毒”。

  早报记者发现王先生家附近的一个垃圾箱的“可回收”箱里,“躺”着一节废旧节能灯管。一名环卫工人说,专门负责清运垃圾箱的同事会收走的。

  “报废的节能灯会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吗?”“每次来,直接把垃圾倒进垃圾车再拖去垃圾站,哪会分开!”

  一个拾荒女孩告诉记者,她们不捡节能灯,因为废品收购站不收。

  随后,早报记者走访了几家废品回收站,老板都说,报废的节能灯管没有饮料瓶、废家电、废铁值钱,回收无利可图。

  危废中心“吃不到”节能灯

  贵州省节能减排研究会从相关部门获悉,节能灯的回收处理线每条造价约1000万元。由于回收处理报废节能灯的成本很高,目前又没有政府补贴,因此一般废品收购企业都不回收处理,社会上也几乎没有专门机构回收节能灯。

  贵阳市生态委(环保局)污控处负责人说,2011年8月,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在修文县建成,结束了贵州省没有危废处置中心的历史,目前有能力处理报废节能灯。但“有能力”不代表“吃得到”。由于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完善,贵阳目前没有建立相应的报废节能灯回收系统。因此,“死”不环保的节能灯仍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6位委员联名建议:

  报废节能灯应被“吃干榨尽”

  今年贵阳“两会”上,委员李桂平递交了“关于做好废弃节能灯回收处置工作的建议”。和李桂平一同联名提案的,还有刘晓星、杨兵、张朝阳、孟强、何爱飞等5位政协委员。

  这份联名提案对“吃干榨尽”报废节能灯给出了5条建议:

  一是加大报废节能灯是危险物品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并养成不随意丢弃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建立报废节能灯回收、处置体系。在社区和乡、村设立节能灯回收站,在街道和居民小区设节能灯回收箱,以区、县为单位设节能灯回收中心,负责本区域报废节能灯的回收,并集中送往专业处置中心用专业设备处置;三是建设一家专业节能灯处置中心(笔者注:已在修文县成立)或采取政策引导企业做这项工作,采用专业先进设备,在密闭、负压条件下把报废节能灯“吃干榨尽”,得到碎玻璃、铜、荧光粉、汞等副产品;四是鼓励居民、社区做好报废节能灯回收工作;五是加大节能灯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使用等环节监管,尽可能减少各环节可能造成的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