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缝制机械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缝纫机制造体系的不断壮大,我国缝制机械零部件行业已形成了产品门类齐全、规模最大的缝制机械零部件制造与配套体系。据不完全统计,行业现有各类规模零部件企业上千家,其中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200余家。经过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两轮洗礼,虽然当前产销下降幅度较大,但相对第一次危机来临时的焦虑茫然,当前零部件企业发展更趋理性,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普遍得到重视,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
产业布局三分天下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不完全统计,行业目前共有零部件企业1200余家,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京津、广东、山东等地区。其中,浙江是零部件企业最为集中的产区,目前共有零部件生产企业600多家,主要分布在宁波、台州、东阳等地,占全国的50%(详见表1)。
表1 浙江省零部件产业布局统计
地区 |
企业 数量 |
分布区域 |
特色产品 |
代表性企业 |
宁波 |
200家 |
北仑、镇海、鄞州、海曙、慈溪、宁海 |
旋梭、螺钉、轴类、挑线杆类及特种零部件 |
德鹰、鹤林、五菱、华一、一平、鄞工、旺业、五峰等 |
台州 |
300家 |
椒江、路桥、温岭、玉环 |
各种缝纫机零部件 |
振盛、飞龙、永固、方达、弘跃、骏马、双友、程望、宝杰等 |
东阳 |
30家 |
虎鹿镇 |
针板、梭壳、刀片 |
华洋、慧捷、金鑫、朋友、金盾、精鑫等 |
其它 地区 |
80-100家 |
诸暨、杭州、缙云、温州、乐清等 |
刺绣机零件,特种机、家用机零件等 |
杭州红磊、富隆、诸暨顺达等 |
江苏省是我国缝制机械零部件的第二大产区,共有零部件企业近400家,主要分布在菀坪、常熟、南通、扬州等地区,占全国的33.3%(见表2)。
表2 江苏省零部件产业布局统计
地区 |
企业 数量 |
分布区域 |
特色产品 |
代表性企业 |
菀坪 |
200家 |
菀坪镇 |
特种零部件、螺钉、冲压件、铸件等 |
万工、金明、东湖、荣顺、旭日 |
南通扬州 |
30家 |
启东、海门、南通、扬州 |
家用及工业用针、特种厚料旋梭、高速旋梭 |
飞虎、中德、嘉慧、麦斯、白鹤、盈祥、齐安、耀星、盈祥、长江等 |
常熟 |
20家 |
福山镇 |
台板、机架 |
福山、虞东、常熟重机等 |
其它 |
20家 |
张家港、无锡、靖江等 |
特种机零件、橡塑件、铝铸、油泵、旋梭等 |
标准张家港、无锡朴业、兴港铝业、无锡兴达、江阴恒超、靖江盛达等 |
北方地区零部件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周边以及河北的青县、昌黎等地,约有零部件生产企业200余家(见表3),为我国缝制机械零部件的第三大产区。
表3 北方地区零部件产业布局统计
地区 |
企业 数量 |
分布区域 |
特色产品 |
代表性企业 |
昌黎 |
100 |
荒佃庄镇后双工业园区 |
弯针、压脚等 |
金山、华杰、益明、精正、东风、重达等 |
青县 |
80 |
盘古镇、曹寺乡和清州镇 |
封包机、厚料机、缝纫机零件等 |
双星、志强、飞虹、友田等 |
天津等 |
20 |
天津周边 |
台板,包缝、绷缝机等零部件 |
中马骏腾、臣涛等 |
除上述三大产区外,上海、广东、山东、重庆、湖南等地也还有一批具有特色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如莱州强信、重庆零一、凯斯零件、中山银龙等,他们在刀片、轴类、机壳加工、机架等零部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影响。
产销下降效益缩水
2011年,零部件行业年总产值约240亿元,同比增长约20%。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零部件行业42家企业调研统计显示,42家企业2011年总产值为17.9 亿元,同比增幅为26.5%;销售收入为15.2亿元,同比增幅为25.1%。大企业产业规模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龙头企业有宁波德鹰、莱州强信等少数几个企业,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骨干企业有宁波五菱、宁波勇耀、宁波华一、浙江华洋、兴港铝业、江苏万工、浙江慧捷、扬州长江、浙江振盛、杭州红磊、常熟福山机械等10余个企业,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数量估计超过20家。
2012年,在国内需求骤减,国际需求疲软的大环境下,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整体呈现量值同比加速下滑的态势,零部件企业订单数量骤减。据调查,2012年零部件企业平均产销降幅超过40%,效益不断缩水。
加工自动化水平提高
为了应对技工难招和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零部件企业通过开展不同程度的相关装备与工艺革新活动,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通过持续投入和改造,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普遍提高。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零部件行业42家企业调研统计显示,2011年42家企业开展设备更新与改造的比例为98%,其中设备更新、改造总投入合计达到9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5%,企业数控设备占加工设备总数的比例平均为25.1%,同比提高10%。如:浙江振盛对公司主导产品内球孔铜连杆、上弯针滑杆组件的关键工序进行重新排序、分解和优化组合,自主开发全自动多工位加工专机进行加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慈溪双英公司通过双端面研磨机的工艺组合与数控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用工人员减少2倍,成本降低40%;海门亨利机针公司积极投入,与上海同济大学自动化学院合作开发机针专用自动化加工设备,探索推进机针的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宁波欧宝公司通过自主设计和应用自动送料、装夹、下料等装置,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共识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对零部件行业42家企业调研统计显示,各企业正加快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型,莱州强信、宁波江东迪信、万工、勇耀、华一、北仑旺业、中马骏腾、宁波鄞工、宁波一平、宁波双海、浙江程望、宁波五菱等16家企业已经陆续导入ERP等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占42家企业总数的38.1%,同比增长14.3%。同时,42家企业中有50%以上的企业均明确提出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杜绝废品,或尽量减少废品率,通过改善生产模式,推行精益化生产、5S管理等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成本,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与支出。这些充分说明在当前利润持续下滑、成本高企的状况下,向管理要效益已经得到企业高度重视。
行业资源进一步集中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的42家零部件企业数据显示,2011年企业总产值同比增幅为26.5%,特别是德鹰、强信、华一、飞虎、振盛、慧捷、勇耀、华洋等一批骨干企业产值增幅普遍超过30%,年产值均超过5000万,创历史新高。骨干企业之所以规模增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基础,能够迅速克服困难把握发展机会;二是通过2010年以来的零部件严重短缺危机,整机企业纷纷开始重视零部件,积极改善整零关系,通过优化供应商体系,减少供应单位数量,不断将采购资源向规模大、质量好、实力强的零部件企业倾斜,加快了骨干零部件企业的发展步伐。
2012年,虽然零部件行业经济水平整体下降,但也与整机企业一样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特征,强者愈强,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骨干企业的产销降幅多小于平均降幅,一些企业还逆势增长。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的压力增大。
整、零协作紧密
由于近两年市场较快复苏和零部件产能恢复的相对滞后,零部件作为行业紧缺资源得到了整机企业高度重视,谁掌握了零件,谁就拥有了市场发展主动权。因此,虽然当前行业低迷,但考虑到总有复苏的一天,那时会不会又出现两年前的同样情况呢?为此,整机企业纷纷加强供应链维护与建设,增强整零的战略协作,通过缩短货款支付周期、提高定单下达计划性、组织供应商培训、举办战略供应商恳谈会等措施,增强整零之间在企业文化、发展理念、共赢互信等方面的认同度。零部件企业表示,希望这种整零关系能得到更进一步巩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和战略伙伴关系。但行业波动导致整零之间的供求关系再一次反转过来,拖欠货款的现象也偶有出现。
理性与多元化发展
为了克服行业经济波动对零部件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发挥装备优势,零部件企业近年开始向相关机械行业零部件加工领域进行多元化拓展。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统计的42家零部件企业材料显示,目前已经有五菱、德艺、双英、金采阳、双海、零一等14家企业进入非缝纫类零部件加工,占42家企业总数的33.3%,同比提高12%,吴江金明等部分企业,也都在积极推动开展业外零件的试制和相关合作。据初步统计,各企业涉入的机械加工领域主要包括汽车、电动工具、医药机械、军工、纺机等领域的零部件制造,部分企业的行业外零件加工产值甚至占到企业年产值的50%以上,成为企业利润和发展再投入的重要来源,较好的解决了企业在行业经济低谷时期吃不饱的状况,有效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lee)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