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11月12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专注做强做精婴幼儿食品业务,出售婴童用品等业务。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贝因美之所以剥离婴童用品业务,是由于2011年至今,贝因美婴童用品业务发展得并不理想。因此贝因美意在甩开这个“包袱”,专注于盈利能力比较强的婴幼儿食品业务。此举是无奈之举,但是也是一条出路。
此次涉及转让的标的资产盈利状态为亏损,如上述转让得以落实,贝因美下属的业务性质为“批发和零售业”和“服务业”的子公司将全部剥离。公告显示,贝因美出售的婴童业务,债权债务以及人员安置,皆需由资产购买方承担,但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受让方和交易时间。且此次出售业务,贝因美董事会、股东大会能否通过,尚存一定的不确定性。
贝因美在公告中称,“转让婴童用品等业务后,公司将收回其投资,有利于集中资源用于婴童食品主业的发展,致力于主业的做精做强,实现公司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婴童用品业务收入持续减少
上市之初,贝因美将自身定位于“婴幼儿产品综合运营商”,而不是简单的“婴童食品制造商”。基于此,贝因美的主要业务也拆分为两部分,一是婴童食品,一是日用品和玩具等。从今年披露的财报来看,贝因美的婴童用品收入持续减少。
目前,贝因美的婴童用品业务包括杭州贝因美婴童生活馆有限公司100%股权、杭州贝因美特孕婴童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权、杭州丽儿宝日用品有限公司100%股权及杭州宏元保险代理有限公司100%股权。
数据显示,今年1-9月,贝因美实现营业收入37.96亿元,同比增长11.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12.92%。其中,7-9月实现营收12.24亿元,环比下滑4.67%;净利润1.06亿元,环比下滑13.03%。
而贝因美今年半年报同时显示,婴童用品营业收入持续减少。今年上半年,贝因美奶粉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86亿元,同比增长11.79%,占总营业收入的92.73%;米粉类营业收入因“贝因美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使产品出现销售真空期”而同比下降了33.55%;而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9024万元,同比下降10.67%,占总营业收入比为3.5%。
“由于贝婴美在婴童用品的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做得不够,使得产品销售情况不理想,导致公司盈利大幅下滑,因此贝婴美决定甩掉‘包袱’,放弃婴童用品这个副业,集中资金专注婴幼儿食品业务,即奶粉和米粉业务,提升主业的竞争力。”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普遍支持
业内人士对贝因美的做法,多持赞成态度。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目前贝因美在奶粉业务中已涵盖了中高低端产品,并且正在发力销售较好、利润较高的中高端产品,这是不错的选择。近年来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成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30%,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亲贝网CEO刘阳表示,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好事,贝因美的主营业务婴幼儿食品板块成长空间足够大,而婴童用品的收入不足总营收的4%。在刘阳看来,婴幼儿奶粉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0%,毛利65%,是公司毛利最高的产品线。剥离非核心业务后,贝因美可以讲公司管理层的经历全都集中到婴幼儿奶粉上来。
资深乳业专家陈瑜表示,领导都会有自己的运营策略,贝因美近来两次换帅,就为现在的业务调整埋下了伏笔。但同时也昭示着随着外资品牌的不断涌入和自身负面消息的影响,在竞争惨烈的当今市场环境下,贝因美感觉到了压力,因此选择做强营收更好的主业。
广东某大型奶粉企业某位高管表示,由于婴童用品渠道费用高,同时前期销售投入很大,如果只有30%左右的毛利水平,那么到了净利润,就基本只能算微利了。婴童用品没有对贝因美的主业起到任何支持作用,反而分散公司的资源和资金,而今年贝因美主业已经增长乏力,如果再不放下这个包袱,很可能会被整体拖垮。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