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德赛电池清算子公司重组预期再起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10/10/2012 14:42:15   来源:成都商报

    昨日(10月9日),德赛电池(000049)大涨7.14%,除了受益于大盘整体强势外,最主要的原因或是源于公司同日发布的清算子公司的公告。有券商分析师指出,德赛电池这一举动,可能意味着前期夭折的资本重组已经重新提上日程。

    惠州聚能股权将被清算

    昨日,德赛电池发布了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会议全票审议通过了《关于对惠州聚能进行清算的议案》,同意对控股子公司惠州市德赛聚能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州聚能)进行清算。

    惠州聚能成立于2007年3月,德赛电池持有其75%股权。公告表示,惠州聚能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已使其陷于资不抵债的局面。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德赛电池董事会同意惠州聚能停止对外经营活动,尽快成立清算小组,并责成惠州聚能经营层对前期经营形成的资产、负债进行清理,办理国地税、工商登记的注销手续。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惠州聚能经审计的总资产为12759.78万元,净资产为-2723.82万元;2011年销售收入为13293.41万元,净利润-3432.99万元,预计惠州聚能清算过程会带来一些资产处置损失。

    对德赛电池而言,其核心资产包括惠州蓝微、惠州电池、惠州聚能三家子公司,目前上市公司拥有各75%股权。

    惠州蓝微主营业务为电源保护产品,2011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7.32亿元,净利润1.6亿元;惠州电池主营业务为二次组合电池产品,2011年营收11.01亿元,净利润为2466.33万元;惠州聚能主营业务为锂聚合物电芯,2011年实现营收1.33亿元,净利润-3432.99万元。不难发现,持续亏损的惠州聚能已成为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包袱。

    “清算惠州聚能,将利好明后年业绩。”某券商行业分析师认为,而且长期来看,惠州聚能也难以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电芯行业的资金投入、规模及技术门槛高,公司未来将计划通过参股等投资的方式再介入电芯产业链。

    清算或为重组铺路

    实际上,德赛电池清算惠州聚能股权,除了甩掉业绩包袱外,更大的看点还在于公司的重组预期。

    今年2月德赛电池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2月10日起停牌。3月26日公司公告,资产重组的思路是:公司拟向惠州上阳定向发行股份以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创源100%股权,实现对下属三家控股子公司100%控股(香港创源持有德赛电池三家控股子公司各25%的股权)。

    由于香港创源名下还持有其他不良资产,难以彻底剥离。为此,惠州上阳进行内部整合,设立香港鼎祥,由香港创源将惠州三家子公司25%股权转让给香港鼎祥,再由上市公司向惠州上阳发行股份,以收购香港鼎祥100%股权方式,实现对惠州三家子公司25%股权的收购,从而完成惠州三家子公司的整体上市。

    但上述重组计划终告失败,除交易对方惠州上阳多达122名股东、短期内就重组未达成一致意见外,更重要的因素在于标的资产之一的惠州聚能仍处于亏损状态。

    上述券商行业分析师表示,本次清算亏损的惠州聚能将为重组扫清障碍,这或许意味着公司的资产重组将随时启动。如果重组顺利完成,上市公司将持有两家子公司100%股权,增厚业绩15%左右。另外,再融资障碍也将扫清,这将进一步解决约束公司发展的机制问题,有助于公司快速发展和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