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乳业质量问题爆发尤为集中。从蒙牛到伊利,这次主角又变成了光明。
9月8日,光明乳业统计共遭到消费者952人次投诉。对此,光明乳业于当天下午快速做出致歉声明,承认当日上市的光明220毫升小口瓶鲜奶有批次发生酸败。
光明对消费者表示了“深深的歉意”,并称“会对产品移库过程加强监督管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不管怎么说,光明乳业在第一时间直面了问题本身,并以公告形式向广大消费者进行了道歉。
但诸多企业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后,都会向公众作出回应,似乎食品被查出问题,企业不回应或企业向公众道歉,问题最后都会因此而不了了之。不过,显然企业第一时间公开道歉对最后挽留品牌形象更为奏效,这也似乎已成为企业处理食品安全的恒定公式。
光明乳业声明中指出变质原因在于配送车辆温度未达到标准。光明在解释中未透露更多细节,孰真孰假不得而知。颇为矛盾的是,配送公司给出的解释却为“因员工失职导致冷气被关掉”。至此,是何原因还没有最后结论。
不过,光明乳业是否会像承诺的那样,“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呢?
有趣的是,光明牛奶仅今年下半年,就被媒体曝光多达4次。据查证,6月15日安徽省颍上县部分学生食用光明乳业配送的牛奶后发生呕吐;6月27日上海质监局获悉,6月25日乳品二厂生产的950m l光明“优倍”渗入清洗剂成分;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抽查的部分光明奶油和50%减脂芝士片菌落总数超标;8月底,“光明”鲜奶发现活蛆,南京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运输环节中出的问题”。
一家乳企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发生了多次食品安全问题,很难说这个企业的内部管理没有问题。如果国家一年“4553次抽检”仍然问题不断,我们到底是要信会“抽死人”还是更担心光明会“喝死人”呢?
可预见的是,光明乳业的反省深刻程度和自身的承诺,以及消费者对于光明的期待并不在一个节拍上。但,频繁的丑闻足以让光明下决心“痛改前非”,谨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古训。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将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与自身消费牛奶时的安全放在同等地位,将“体己之心”表现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否则,很难说光明乳业会不会就是下一个“三鹿”。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