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相宜本草和美即的渠道经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9/07/2012 11:09:35   来源:美容化妆品网

    与相宜本草深耕现代渠道,特别是针对全国性大卖场的直供渠道不同,美即面膜更多的是借力分销商的力量。通过对相宜本草和美即面膜两个案例的分析,来揭示品牌在进行渠道选择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宜本草的渠道分为三类:现代渠道、网络渠道和专营店渠道。
  现代渠道主要包括大卖场、大型超市和个人护理店,具体的如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欧尚、屈臣氏。这是相宜本草最主要的渠道,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18亿元,占公司全年总收入的76%。
  专营店渠道是指二、三线城市的日化店、百货店。这类渠道与现代渠道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于现代渠道里的终端,相宜本草会自己委派团队进行现场管理。而专营店渠道的销售终端则由经销商负责管理,相宜本草只提供相应的指导和规范。这类渠道去年的销售额只有1.19亿元,占比仅9%。
  相宜本草的现代渠道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类:全国性大卖场和区域性大卖场。
  对全国性大卖场,相宜本草采用直供模式,并提供最长可达90天的账期。而对区域性大卖场,相宜本草则采取了经销商模式,经销商买断商品后销售给销售终端或消费者。对经销商,相宜本草不提供账期,款到发货。
  与相宜本草签订直供协议的全国性大卖场只有19家,但这19家企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占了相宜本草全部收入的一半。虽然专营店渠道的终端数量极为庞大,但他们实现的销量却不及十分之一。这就是大卖场的力量,也是超市渠道费用重重的根本性原因。
  与相宜本草深耕现代渠道,特别是针对全国性大卖场的直供渠道不同,美即面膜更多的是借力分销商的力量。
  分销商对品牌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分销商自己完善的分销网络,不仅仅包括零售终端,还包括分销商的仓储物流体系,以及其他各类软性资源。
  另外,与强势的大型零售终端不同,分销商大多采取先款后货的方式。除个别规模特别庞大的分销商以外,品牌商一般不会对分销商授信。但零售终端的账期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分销商这种隐性的金融支持,对处于发展初期、资金实力薄弱的品牌商来说,意义重大。
  我们发现,在2007年到2010年年中这段时间内,美即面膜的零售商数量从仅有的三家减少到了一家,而分销商数量则从2007年的24家迅速增长到了2010年年中的75家。
  与此相对应,美即面膜来自零售商的收入从2007年的30.7%下降到了2010年的不足百分之十。
通常来讲,交易都会存在一个“脱媒”的趋势,为何美即面膜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即面膜试图借助分销商的力量迅速地跑马圈地,占领市场。从后来的发展结果来看,美即面膜的销售终端数量从2009年的2077个猛增到2011年底的8475个。公司从2007财年到2011财年(美即控股的财年为截止到本年6月30日的一年)销售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8.5%。这种发展速度,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即面膜的情况,美即面膜晚于相宜本草成立,但却早于相宜本草上市,相信其中来自分销商的推力功不可没。这种大跃进式的发展,也带来了分销商队伍的大量流动。美即面膜每年终止合作的分销商都有十家左右。
  前期大力拓展渠道,必然带来沉重的渠道费用。相宜本草和美即面膜的销售费用均超过50%。但这二者费用结构略有不同。
  我们可以发现相宜本草的销售费用与美即面膜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相宜本草存在大量的人工费用。
  这种差别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相宜本草需要自己维护大量的直供终端和经销商,需要更多的业务人员。另一方面,相宜本草在现代渠道投入了大量的人员进行现场管理。
  而对美即面膜来说,其分销商数量少,所以需要的业务人员更少。而且美即面膜的现场销售人员是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聘用,能进一步降低成本。
虽然这两家企业的费用结构不同,但他们的整体费用却是非常相近。这主要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市场地位、相似的销售终端,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
  相宜本草的广告费用超过15%。如果将更广意义上的展示物料及赠品费用纳入进来的话,该比例会进一步上升到20%。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新的化妆品品牌在刚推出时的市场推广预算甚至可能会超过25%。
  上述渠道费用还只是品牌企业这一环。产业链往下还有各级代理分销商、终端零售商。他们的存在会产生另外的渠道成本。
  吸收分销商加盟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还是利益。美即面膜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吸引到分销商,打开市场,是因为它给予了下游企业丰厚的利润。
  美即面膜的终端产品采用统一零售价。在它的撕除式面膜系列中,除基础款面膜外,其他面膜的平均终端零售价均超过15元。但美即给到分销商的平均售价只有6.5港币,折合人民币约为5.5元。中间的价差就是渠道商的利润。这么大的利润空间,足以使分销商趋之若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