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从单位或居住区出来,自行车道就在眼前延伸,舒舒服服骑车出行,还能方便换乘公共交通上下班,这样的场景未来或许不再是幻想。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十二五建设规划”已将慢行交通建设列入计划,专家提出的“上海慢行交通发展对策”,将为公众打造多层次、多功能的非机动车道网络,设想将中心城区划分为21个慢行区,区域内加密非机动车道网络密度,改善公众出行环境。
为了弥补非机动车出行的服务空缺,沪上规划专家设想了21个慢行交通区,其中有人民广场-豫园、徐家汇、静安寺、北外滩、五角场、真如、虹桥开发区、漕河泾、南站、小陆家嘴、金桥、张江、世博浦东区域等。
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蔡逸峰介绍说,慢行交通区的规划长度不应很长,主要用来满足本区域公众出行。这些地区的商务楼较为集中,上班出行者众多,周边还有相对密集的居民区,需要有较为完善的慢行交通设施方便出行,有必要进行道路梳理,完善非机动车道,以“分流、联络、易达”为慢行交通的建设原则。
“对策”的规划蓝图中,21个慢行交通区域内的非机动车通道有很多讲究,它们各有分工,各尽所能,主要分类为交通型通道、连通型通道和集散型通道。与此同时,专家对非机动车的停车场所也有重点设想,拟在大型商业设施、医院、学校、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站等吸引大量人流的场所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场。“非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设置要避开干道或繁忙的交叉口,要方便骑车族进出,同时,对永久式或半永久式停车场要建立管理制度,要配置管理人员,公布收费标准。”蔡逸峰表示。
非机动车出行仍有大需求
近几年,沪上自行车使用量在减少,骑助动车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沪上自行车的注册数量为1000多万辆,电(助)动车为数百万辆。而实际使用自行车为405万辆,使用电(助)动车约为366万辆。上海非机动车出行比重已经从1995年的45%下降到目前的28%。不过,非机动车交通便捷又廉价,适合短距离出行,且政府将持续限制个体机动车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机动车交通还将在居民出行中占有较高位置。
据调查,沪上约25%的轨道交通乘客的接驳距离在自行车适应距离范围内(1至3公里),而上海目前仅5%的轨道交通乘客采用非机动车作为接驳工具。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拓展,日均客运量将不断增加,轨道交通乘客存在巨大的非机动车接驳需求。
近5年来,已有40%的自行车出行转向电(助)动车。专家指出,若不加大对电(助)动车的管理,自行车出行将进一步向电(助)动车转移。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