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辆集装箱卡车装载纳米服装裁缝剪,从福鼎市工业园区的福建大吉刀剪五金有限公司驶出,货主是大名鼎鼎的美国阿迪达斯公司。
中国每生产100把剪刀,就有32把出自大吉公司。这家剪刀小企业,之所以能与世界服装业巨头攀上亲,关键就在于领先的技术。
第一项专利:
从贴牌走向自主创新
上世纪80年代,陈品观创办福鼎大吉剪刀厂,走上贴牌之路。
“工厂创办之初,为国内几个刀剪品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微薄的加工费,我逐渐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陈品观说,他整合企业技术资源,开始第一次技改,自主开发了服装裁缝剪等系列工业剪刀,取得第一项国家专利。“尽管同样采用传统的锻造工艺,但我们公司的专利产品价格比其他五金企业要高出20%。”
与德国、日本等国际名剪相比,国内剪刀普遍存在刀口锋利度不强的问题。要提高刀口锋利度,难题就是刀口复合钢从哪来?1998年10月,大吉公司从复合钢工艺入手,进行第二次技改,2002年服装裁缝剪复合钢锻造工艺取得成功,次年获国家专利。这一成果使大吉公司从普通的五金工艺迈向现代复合钢工艺制造阶段,产品平均价值提高近一倍,且供不应求。
第八项专利:
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
“采用复合钢锻造工艺做的剪刀,刀口虽然很锋利,但长期使用,容易钝化、氧化,需要磨刀来改善,否则品质就会下降。”陈品观说。
2002年,陈品观发现日本有一种陶瓷刀,能改变这种缺陷。他告诉笔者:“采用纳米原材料制造出来的陶瓷刀,比钢铁还硬,且不用磨刀,还健康、卫生、环保。”
由于发达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国内五金行业对纳米陶瓷刀技术工艺知之甚少。当时大吉公司研发人员,没人听说过纳米陶瓷刀,自主研发意味着高投入和高风险。怎么办?
2003年,本着储备产品的想法,大吉公司踏上了研发征程。当时志在攻克纳米陶瓷刀技术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国内有50多家。能坚持至今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只有大吉公司一家。论技术,比不上科研机构;论实力,比不上同行大企业。大吉公司赢在哪里?
赢在坚持!纳米陶瓷刀前后有30多道工序,生产工艺复杂,产品流程长,每个环节都不可逾越。从2004年迈开求索步伐,研发人员“摸着石头过河”,屡挫屡试。2008年纳米陶瓷刀终于研制成功。2009年1月,大吉纳米陶瓷刀工艺获国家专利,这也是大吉公司获得的第八项专利技术。
纳米陶瓷刀很快占领了国内剪刀市场,工业剪刀均价从60―100元跃升到220―280元,民用剪刀均价从30―50元跃升到80―120元。
第十二项专利:
抢占国际剪刀行业制高点
纳米陶瓷刀技术解决了刀口易氧化、不耐用的问题,但剪刀传统的五金生产线工艺依然有待改进。2009年6月,大吉公司决定自行研发最先进的陶瓷刀生产线,陈品观带领研发团队与中科院专家联系,并到日本考察。
要实现改装的设想,谈何容易。“陶瓷刀的硬度为9,仅次于硬度为10的钻石,锋利度是钢刀的10倍以上。”陈品观告诉笔者,“我们过去采用两种方式:复合钢和纳米技术工艺,而这两种方式最大的局限是,工艺各自独立、很难达到刀口无缝隙100%结合,也就是产品合格率还需要提高。”
能否找到一种新型的生产线取而代之?在2010年“6・18”上,大吉公司与中科院对接到合适的技术,决定启动生产线第三次技改,把剪刀的锻造从半手工、半机械工艺改变为半自动、全电脑微控制造,提高产品优质率与生产效率。
第三次技改后,大吉公司获得第十二项专利,也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国家剪刀行业标准修改单位,掌握了行业话语权。
如今,企业60%的利润来自纳米陶瓷刀。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2.6%,销售量同比增长35%,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福建排名第一。
“纳米陶瓷刀的成功,不仅是一项技术、一个企业的胜利。”陈品观说,更大的意义在于,大吉公司撕开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线。自创工艺的中国产纳米陶瓷刀,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精彩起舞,3家有着30年生产历史的日本企业被淘汰出局。
不久前,大吉公司在纳米材料氧化锆制造陶瓷刀基础上,着手研发陶瓷医疗手术刀。“如果创新成功的话,将是国际首创,这种手术刀锋利、纤薄,使肌肉组织的切面整齐,愈合速度加快,将改变现在医疗手术的缺陷。”陈品观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