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香港回归十五周年 化妆品零售“西学东渐”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7/03/2012 09:34:08   来源:C2CC中国化妆品网

  转眼之间,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已经有十五年的时间了。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缘经济位置与独特的经济政策,香港一直是东方世界的购物天堂;而在其回归的十五年以来,香港也已经成为内地游客购物的首选。

  根据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透露的数字,2011年,世界访港游客有4200万人次,比2010年上升了16.4%。同时,中国内地也成为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场,访港游客达2810万人次,2012年前4个月,访港游客累计已经较去年同期上升15.3%。

  由于香港在很多商品采用零关税政策,所以市场能够辐射中国大陆、台湾、澳门乃至于东南亚市场。化妆品、服饰、包包、数码产品等都是赴港游客必败的商品。但是,从化妆品产业的角度来说,香港本土的化妆品品牌规模很小,主要集中于中低端的洗涤用品以及香水等领域,在护肤品、彩妆等产品方面完全没有可以值得一提品牌。也许香港制造业本来就不是他的优势产业,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充当一种贸易商的角色。

  化妆品是舶来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长期承载了一种“舶”的角色,应该说有现在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繁荣,香港在其中作用不可磨灭。除了对化妆品品牌的影响,对于国内渠道的影响更是不得不说,而说到这里,所有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屈臣氏、莎莎和万宁。

  1989年,屈臣氏第一家门店在北京落成,也正式开启了国内美容产品零售行业的起点。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美妆零售业的霸主。2011年底,屈臣氏大陆第1000家店开业,也标志着屈臣氏在大陆市场“百城千店”的目标实现。根据分布,屈臣氏目前在北区与东区网点分别超过300家,南区超过250家,西区则超过了100家。

  屈臣氏进入中国市场以后,让国内美妆零售的同行们真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屈臣氏的进入,将国际最新的时尚快消品零售理念与方法带到了国内,树立了最佳的学习榜样,直接为国内化妆品专营店的各方面做了提升,使得中国的专营店渠道快速走向成熟,同时也大大加快了美妆零售行业的连锁化进程;另一方面,屈臣氏的快速壮大,使得各专营店店主人人自危,苦思冥想着屈臣氏进入当地市场给其带来的危机。也有人说,屈臣氏在国内市场的扩张,其实中国化妆品行业最大的“骗局”。他们认为,屈臣氏在大陆市场做的不是零售,而是房地产。或许他们只是为屈臣氏的扩张速度而感到恐惧,而没有看到其对零售艺术的研究,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否认屈臣氏为中国美妆零售行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万宁:低调的攻坚者

  万宁,2004年10月进入市场,2008年开始进行全国布局,目前在内地市场已经有超过300家门店,与屈臣氏的全国性急速扩张不同,万宁采取相对低调发展策略,华南市场成为万宁内地市场的“大本营”所在地,并将华南作为万宁未来密集开店、深挖市场、增强渗透深度的核心区域之一。

  其实,万宁在整体服务意识上比屈臣氏要强,但是如果从商品种类和价格上,屈臣氏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一般来说,万宁店员不做强势促销,尊重消费者自选意愿,而在屈臣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新品促销员“热情介绍”。因而在香港,万宁的市场份额似乎比屈臣氏还要更大一些,但在内地,万宁一方面是进入的时间比较晚,二是没有找到一个适合内地模式的发展路径,所以才落后于屈臣氏的发展。

  莎莎:水土不服的后来者

  相对屈臣氏和万宁来说,在国内市场,莎莎确实是一个后来者,而且是一个有些“发育不良”后来者。2005年开始进入内地市场的莎莎,目前在国内开店的数量仅有48家,更让其感到尴尬就是,这个在香港倍受喜爱的化妆品连锁品牌,在内地市场却一直不能摆脱亏损的局面,2011年继续亏损1850万港元。

  在内地市场,化妆品零售连锁店竞争非常激烈,一向以物美价廉吸引消费者的莎莎在内地不再享有在香港、澳门免税区的优惠价格,价格上不能取胜于别的化妆品连锁专卖店;再加上众多国际知名美容化妆品品牌专卖店云集内地化妆品市场,莎莎集团不具备区别、独立于其他品牌的个性化和差异性特征,同质化的经营模式也阻碍了莎莎很难在激烈的化妆品市场取得良好发展。

  从美妆零售行业的角度来说,无论是屈臣氏,或是莎莎,或是万宁,对于国内的化妆品零售业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屈臣氏,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竞相研究和模仿的对象。这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词汇,叫做“西学东渐”。化妆品是一种“舶来品”,其实专营店渠道同样是一种“舶来品”,而这个“舶”就是香港,也正是因为有了香港这个“舶”,铸就了中国化妆品行业发展历史上近二十年的辉煌。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