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朱金漆木雕,距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随着用彩漆和贴金装饰木结构建筑技术的出现而发端,是代表宁波传统手工技艺水平的“三金一嵌”中最早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人物题材多取自戏曲京剧人物的服饰、姿态,称为“京班体”。“京班体”构图格局采用立视体,将近景、中景和远景处理在同一画面平面上,前景不档后景,充实饱满,井然有序。与传统中国画“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概念相反,人马大而房屋建筑小。一些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如石头长树代表山,长草代表石,有鸟有云即为天空,有景为陆地,有船为江河;武士无颈、武士挺胸、美女无肩,老爷凸肚等,颇有装饰性,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漆木雕妙趣无穷。
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特色主要在于漆而不在雕,古语云:“三分雕刻,七分漆匠”。其雕刻并不十分精细,但漆工的修磨、刮填、上彩、贴金、描花却十分讲究,因为他主要靠贴金箔和漆朱红加以装饰,从而达到朱金漆木雕产生了富丽堂皇、金光灿烂的效果。
宁波朱金漆木雕在明清时期走进浙东人民的日常生活,如日用陈设、佛像雕刻、家具装饰,特别是与民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婚娶喜事中的床和轿。除“千工床”、“万工轿”等较典型的朱金木雕家具外,还有用以迎神、赛会、灯会的雕花朱金木船、鼓亭、台阁等也都称得上绝妙的民间工艺精品。然而,随着民间习俗的改变,宁波朱金漆木雕逐步远离百姓生活,工匠只有在制作仿古家具的时候还使用这一工艺。
目睹这种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陷入窘境,陈盖洪——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学会副会长、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一个勤奋的人,一个有历史责任感并出于自觉的保护意识行动起来的大师,走上了他的保护之路。
陈盖洪,1962年生于工艺美术世家,1976年开始学习木雕设计制作,1981年在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拜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内佛像专家曹厚德先生为师,系统地学习了设计佛像、雕塑、彩绘、贴金等传统工艺,并在实践中先后参与天童寺、阿育王寺及江、浙、闽、皖等地大型佛寺、佛像、佛桌的设计制作。1988年创立了宁波市鄞州中艺雕塑厂,从事佛像、佛具及工艺精品的设计与制作至今。他从事朱金漆木雕工艺制作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手技艺精湛,熟练每一道操作工序。他是宁波市目前掌握和传承该工艺技术的佼佼者,同时还在探寻着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承下去。
2009年,宁波市鄞州中艺雕塑厂被命名为“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传承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车间,学员们在此以边学边做的方式学习传统技艺。同时,他积极促成该传承基地正与鄞州技校合作,在学校招收了一个班的学生,开设宁波朱金漆木雕课程,使“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模式向系统、理论的学校培训模式转化。在成为朱金漆木雕传承人后,陈盖洪以高度的责任感寻找传承之路,探索出一条以厂带馆,用盈利的产业带动朱金漆木雕的保护和发展的模式,他和徒弟们历时3年,用精湛的技艺将万工轿重新复制,并以此斩获了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2010年5月,朱金漆木雕艺术馆正式开馆,其中展出了陈盖洪历年搜集和近年复制的宁波朱金漆木雕精品1000余件。至此,宁波朱金漆木雕重回众人视野。2010年,该厂年产值达350万元,实现利润152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近日,陈盖洪先生又有了新举措。随着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参观的客人日益增多。为了方便游人从感官上直接去把握朱金漆木雕工艺的流程,他辟地筹资建造起了600平方米的宁波朱金漆木雕动态工艺流程展示馆,计划在该馆内展示包括设计图稿、木雕、刷样、打坯、修光、贴金等在内的每一道工序,届时人们将能体察到精美的朱金漆木雕作品中所蕴含了多少艺人的心血。wj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