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来被视为促进非洲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投资与就业的报告中提到,由于中国工资水平的提高,让很多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寻找其他地方设厂,因此非洲已经迎来了深入发展制造业、并占据8500万潜在就业岗位的时刻。
西班牙《世界报》近日刊登文章,题为《中国工厂走向非洲》,对于这一现象予以关注。财经国家新闻网将其摘要刊文如下。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崛起,然而非洲大陆却错过了这趟制造品出口的列车,非洲只占据这块巨大蛋糕的1%。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历了被其他大多数地区更漫长和更深程度的市场份额的下滑”。
世界银行告诫,中国轻工制造业将生产地转移至非洲,这对非洲大陆“长期滞后”的经济转变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起始平台。
一些调查公司在2000多家中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越南和赞比亚企业中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亚洲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已经把这种“机遇”还给了非洲。
相比亚洲,非洲的优势在于原材料资源丰富、工资便宜。但劣势是基础设施薄弱,缺少工业园区和物流手段,以利用好其自然资源。此外,企业家和劳动力都缺乏适当的培训。
世界银行说,以埃塞俄比亚为例,一些“管理良好的”埃塞俄比亚企业的生产能力与中国和越南企业相差无几。然而,它们支付给劳动力的工资却只有中国企业的1/4、越南企业的一半,因此包括税收和社会成本在内的工资成本“仍旧很低”。
其问题在于,该国木材加工成本远高于中国和越南,因此尽管拥有巨大的未开采的生产潜力,能够满足其国内需求,尤其是竹子资源丰富,但埃塞俄比亚还是不得不从亚洲进口家具。
输入生产力量后的“非洲”制造已经初现其潜力。该文引述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到的“皮鞋的例子”,做了充分说明。
中国制鞋企业华坚集团去年9月应埃塞俄比亚政府之邀,前往该国建厂。在不到3个月时间内,便在亚的斯亚贝巴以东建立起了一家制鞋厂。
这家制鞋企业在中国拥有2.5万名员工,而通过在埃塞俄比亚的积极应对,该企业在2012年1月已经在当地拥有了600名雇员,生产出了面向美国市场的、打着“埃塞俄比亚制造”标签的皮鞋。
打入美欧市场的不仅是皮鞋。目前埃塞俄比亚的一家鲜花生产企业也已经打开了欧盟市场,该企业解决了5万人的就业问题。
该文引用世界银行报告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尽管已经对外开放,但“只有”在中国制造业就业率下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使该地区的就业机会翻一番。2001年至2012年,该地区共吸引了33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几乎是1990年至1999年70亿美元的5倍”。
然而,世界银行负责非洲地区事务的副行长奥比亚杰利。埃泽奎西利强调,单靠自身的增长无法给非洲地区带来期待已久的转变。过去40年,非洲地区保持一成不变。过去10年,非洲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5.2%的速度增长,但这依靠的是原材料出口,并没能带来结构性转变。
另外的问题是,虽然石油、棉花(18885,-300.00,-1.56%)、金属和矿藏出口增长,但用于工业发展的投资仍然有限:过去10年非洲地区用于工业发展的投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有15%,而亚洲地区为25%,在非洲80%以上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都很低。
为此,世界银行敦促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利用好中国企业劳动力成本增加带来的良好契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