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缺”时代到“制造大国”
年逾古稀的张女士,至今印象深刻:“那时候,买什么都要票。”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自行车要自行车票,“有了票并不肯定能买到,还得排队。”“产量低”、“品种少”,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提供的数据显示,1952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人均工业产品产量为:钢82公斤,煤724公斤,原油242公斤,电448千瓦时;同期我国人均产量仅为:钢2公斤,煤115公斤,原油0.8公斤,电13千瓦时。专家指出,当时我国不仅经济落后,而且现代工业所占比重低,重工业尤其落后。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短缺”时代起步,“一五”期间,我国开工的工业建设项目达1万多个,其中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重点建设,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飞机、汽车、重型和精密机器等一大批基础工业部门从无到有建立起来,成为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
在此基础上,60年来,我国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10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制造大国。
一组对比数据可以充分反映出60年来我国工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1949年,全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不到世界钢产量的千分之一。2008年粗钢产量突破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近40%;
1949年我国原油产量只有l2万吨,天然气产量为0.07亿立方米。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0亿吨,天然气产量为760.8亿立方米;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水泥产量仅66万吨,平板玻璃产量仅91.2万重量箱。2008年我国生产水泥14亿吨,平板玻璃5.5亿重量箱;
1959年,全国生产汽车1.6万辆。2008年,汽车产量达到934.55万辆。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销量世界排名第一;
……
“60年来,中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是空前的、显著的、巨大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说,“整个工业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余年的历程,堪称历史性巨变。”
创新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1952年的第一台蒸汽机车、1955年的第一辆拖拉机、1958年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无数个“中国第一”纷纷宣告:60年来,新中国工业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一汽驶下装配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一汽诞生于自主创新,发展于自主创新,要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成为世界重要汽车制造商还要靠自主创新。”中国一汽总经理徐建一表示。到2008年底,一汽全年汽车销量达153.3万辆,相当于改革开放前生产汽车总和的2倍多;位居世界500强的第303位,“世界机械500强”第49位。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利用外资,提升了工业现代化生产能力,实现了一批重大工程的突破和跨越,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朱宏任告诉记者。
目前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国产机组已达80%以上;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4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乙烯、30万吨级合成氨、百万吨级钾肥等一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离开了自主创新,‘中国创造’只能是一句空谈。”中星微电子董事局主席邓中翰对此也深有体会。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以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公司为例,其研发投入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2008年华为提交了1737项国际专利申请,成为全球PCT(专利合作条约)申请量最多的企业。
不仅如此,从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中国工业在载人航天、大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和卫星导航等一些尖端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加快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升级的步伐。
“两化融合”踏上新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工业大部委的亮相,更代表着我国工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一直是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领域,也是国际竞争力提升最快的产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表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产业调整升级步伐加快,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大型企业集团日益壮大,中小企业迅速崛起。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格局开始形成,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
如今,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涌现出了宝钢、一汽、中国石油等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中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就业人数占到80%左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为主的基础上,目前我国工业繁荣的产业种类增多,重化工业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合理。朱宏任透露,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以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已成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专家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8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从年初3.8%的谷底站上了10%的平台。金碚指出,中国工业已具备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力和能力,在受危机影响最大、下滑最为明显的行业中一批优势企业正逆势奋起,将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不断得到锻炼和经受考验,中国工业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