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 泥人张”传人讲述捏泥人的故事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03/22/2012 16:00:51   来源:华夏经纬网

     “泥人张”是对天津民间彩塑艺术世家的俗称,自清代道光年间由民间艺人张明山始创后代代相传,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当年,张明山的绝活就是“真”。为练好技术,他常去戏剧大观楼,把泥藏在袖口,边看边捏那些台上的角儿。有一次,以擅唱“花腔”著称的余三胜到天津演出,18岁的张明山观看他演出数次,最后塑成一尊余三胜泥像,被誉为“活余三胜”,从此出了名,张明山“泥人张袖口里捏泥人”的典故也就传开了。在“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北京的家中,随处可见展柜中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风格的彩绘泥塑作品。而工作室内摆放着的一座尚未完成的泥塑作品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一位老师伸开双臂,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即将倒塌的墙壁,保护着在他胸前的两个学生。张锠告诉我们,“这是根据四川地震的报道构思的一个系列题材,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是想通过艺术作品再现抗震救灾过程中的感人场面。这个作品还没有想好名称,暂且就叫《雄鹰涅槃》吧”。

      徐悲鸿评价张明山的泥塑“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传神之微妙,据吾在北方所见美术品中,只有历代帝王像中宋太祖、太宗之像可以拟之。”也许正因为捏的“真”,也有怕张明山“捏”的名家。据传,当时的名丑角刘赶三登台演出,看到张明山端坐首席,赶忙退回后台,他说怕张明山一五一十地捏出他的丑像。

     前三代“泥人张”作品的表现均为传统的写实表现,作品栩栩如生、真实、细腻。而张锠的作品,既继承传统又吸收民间和外来艺术的精华,融入现代审美观念。从真实细腻到简洁夸张,从写实到写意,逐渐形成了现代装饰性的艺术风格。张锠说:“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分析研究、为我所用,以形成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这是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张锠不仅继承了“泥人张”彩塑艺术精华,还借鉴了国内外的艺术形式,形成了造型夸张简洁,形色统一的现代装饰风格。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先后到各地讲学。一次在台湾讲学过程中,当地一位非常有名的陶艺教授用摄像机拍下了他捏制泥塑作品的全程,并在课后找到张锠,希望能够留下这件作品做纪念。之后,陶艺教授也将自己精心制作的钧瓷小碗用绸布包好签名赠送给了张锠。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