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云计算已进入“落地”应用阶段,但企业仍然面临有限的预算和大量投入等诸多矛盾。CIO如何策划并实施云计算也因此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云”的本质和价值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认清问题的实质,所以我们首先看看云计算的本质和价值。
“云计算从形态来说是传统的高端计算的普及化,本质是资源的统计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利用规模经济特性降低成本。”中科院计算所博导、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专家詹剑锋说。
从计算形态上来说,云计算的几个核心技术都可以从高端计算中发现影子,如虚拟化技术,早在上世纪60年代IBM的大型机(Mainframe)上就已成熟。同样,集群(Cluster)技术本身就是高端科学计算普及化的产物。在云计算浪潮中,集群的应用跳出了科学计算的圈子,进一步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从本质上说,云计算本质上是资源的统计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规模经济的统计复用可以把成本降下来。这也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有关云计算的白皮书里认为云计算是软件及服务(Saas)和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结合的原因。在英文中,通常将水、电、交通设施成为Utility,云计算同样具有“Utility”特性。当面对很多用户同时计算申请资源,机器负载会在不同的时段波动性很大,资源复用就是在做计算时,对资源的需求、规模、计算时间的长短进行统一调配,将波动较大的资源曲线变平,从而降低系统必须的资源规模,因此会将成本降下来,从而体现云计算的价值。
从价值方面说,云计算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可以体现数据的价值。比如,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的趋势是把所有的软件开源。因为软件已没有多大价值,有价值的是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搜集、分析和管理,可以体现出宏观决策的价值。
此外,云计算的价值还越来越以“人件(Peopleware)”的方式出现,即人的智能加上分布式计算——通过利用大众的智能和空闲时间可以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总的来说,云计算的价值体现在成本节约、数据分析辅助决策和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充分利用大众的智能。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云计算才成为“信息化的一部分”。“云计算的本质是能够提供一个随需而变的能力来满足企业的需求,支持企业本身的战略、管理和业务;云计算的价值就是快速提供服务,通过服务模式提升业务价值,使企业可以快速进入市场、提高效率,同时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变革。”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信息化专家组组长、集团信息部主任雷万云对云计算的本质和价值作出以上总结。
雷万云还用 “一二三四五六”来总结云计算的本质和价值。“一”个交付模式,重点强调平台、系统、集成、业务与IT的一体化融合;“二”层结构即云计算平台层(技术角度)和云服务层(业务角度);“三”种服务模型即SaaS、PaaS、和IaaS;“四”种部署模型即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五”个重要特征即按需自助服务、资源池化、快速伸缩、按使用量收费的服务和广泛的网络访问;“六”个字即“智慧、资源、模式”,企业利用云计算的智慧和CIO的智慧将企业的IT资源整合一起形成云平台,给企业员工、供应商和客户形成一种服务模式来交付给企业。
“行云”的挑战及对策
云计算的成功取决于应用的成功。“不深刻应用的云化过程都是肤浅的。”詹剑锋说,“云计算的技术挑战来自数据管理、端到端的性能优化、安全等几个方面。”
首先,从数据管理方面来说,数据的规模正越来越大。未来几年,我们常用的数据量单位会由PB级到EB级。同时,数据也是核心,云计算最大的贡献是在最低端的PC服务器借助容错的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在掌握大量的用户需求数据后,有些企业甚至可以卖数据,比如一些互联网公司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这些都使得数据管理成为云计算路上最主要的挑战之一。
端到端的性能优化方面,CIO一定要对系统进行全局的性能优化,要知道复杂庞大的系统的瓶颈在哪里。
在安全性方面,公有云的安全是很大的问题,基础设施通过软件改变,形成私有云加上公有云的混合云,混合云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在充分利用自有的计算基础设施的同时利用公有云应对尖峰负载,可以降低系统规模,从而降低成本。
对新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技术功底好的企业可以利用Hadoop技术(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由Apache基金会开发)自己建系统,也可以寻求托管外包出去。传统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IT基础设施,并且应用不具有很高的可用性要求,可以借助公有云来节省计算资源,比如传统企业纽约时报就租用亚马逊的机器进行大量报纸的数字化,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对政府部门来说,IT服务可以通过托管和外包来实现;对传统的企业组织来说,IT比较成熟,增量部分可以采用云计算,IT基础非常好的企业也可以通过Hadoop、虚拟机、服务器聚集、NoSQL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来产生倍乘效应。
基于这种理解,詹剑锋认为,全国各地的很多在建计算中心先上设备是不可取的,一方面设备生命周期短、损耗大,另一方面考虑摩尔定律,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应先从应用入手,要先有懂分布式系统和并行计算的人,然后再上设备。
雷万云则认为,云计算是一个理念及资源整合的集约化过程,存在着传统的组织架构变革、企业执行力和观念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就要通过宣传来提高认识,先由容易的做起,如BI、邮件、门户、桌面虚拟化、OA等,不能从挑战最大的做起,以避免过大的风险。
不同类型的企业,“行云”策略自然也不一样,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在云计算实施过程中,就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传统企业的高性能的计算中心可以借助于云进行改造,然后将信息、数据库、存储以及加工信息的软件保存在一个虚拟的巨大计算机上,从而可以将注意力放在商业机会的获取和快速实现上;新兴企业可以借助云计算实现跨越式发展,不需要建立传统架构,就直接进入云计算领域;中小企业可以找一些做数据库托管的服务商,将OA、CRM、E-mail等业务外包,不需要自建数据中心。
面对集团企业纵深的组织结构、复杂的产品业务管理体系,IT与其结合及演进,要有一个逐步的基于实际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要求CIO理解企业战略以形成企业的IT战略,根据企业实际的IT情况,思考形成一个演进到云的科学方法路径,逐步向云演进,形成最佳实践,而不是按云计算概念,一夜之间搭建一个云计算平台,甚至奢望企业可以借此完全“云化”了。
雷万云介绍说,国药集团就是由局部的技术开始,由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开始实现云计算的。首先,国药集团对一个数据中心进行了资源整合,再将多个数据中心进行整合。在将十几套数据库和二十多台服务器用云计算技术整合、集中到两台服务器,实现虚拟化和自动化后,国药集团很快提高的IT基础架构的效率。据此,国药集团连续两年没再在基础设施方面有大的投入,节省了硬件投入。
目前,国药集团在上海的,包含了五套系统的全国一体化医药零售连锁系统平台,就是构建在基于云计算理念设计的虚拟化计算资源池上。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利用率,节约了三分之二的硬件成本。
由此可见,名字叫不叫“云计算”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基于云计算的理念,满足业务需求,为企业节约成本。
节约成本、快速进入市场和提高效率才是企业的硬道理。国药集团在当前新经济、新医改、新技术、新国药的“四新”环境下,早已深思熟虑地规划了“十二五”信息化的“155”工程,旨在构建国际先进的国药云服务中心。所谓“155”工程,即通过整合形成一个为集团管控、为集团业务发展、为员工、为客户、为合作伙伴服务的“一个云服务中心”共享中心;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工业ERP平台、物流分销一体化平台、一体化国际经营信息平台、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五个专业平台”;逐步建立IT管控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一体化的集成门户和共享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人才的保障共五大信息化体系。
云时代CIO的角色转换
“对云时代的CIO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具备风险控制能力,亦即新技术的评估和消化能力,不能没有人消化技术就上技术,要组建一个强有力成熟的的技术团队;要以应用为驱动,不能没有应用就上技术。”詹剑锋说道。
其次,CIO要具备成本意识,主要是人的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如租用机房、空调、供电,服务器本身的成本及功耗的成本、耗电,都要在很具体的场景下做成本分析。此外CIO还应具备全局的性能评估能力,要知道自己的应用系统瓶颈在哪里,比如说是存储的问题,还是计算的问题等等。
世界在变化,技术在发展,市场也在变化。企业CIO应当系统地了解云计算的概念、实质和体系性的知识,要全面深刻地了解企业和CIO的职能及权限,不要人云亦云,不要在没形成科学的策略之前就草率应用。
在云计算时代,不学习、没有知识经验是很可怕的,没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时间长了企业一定会出问题。“CIO要有系统的知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形成最佳的实践。”雷万云如是说。CIO要有系统的知识和对技术和业务全面深刻地理解,要有目标,并逐步利用云的理念、技术改造传统IT和对基础设施整合,还要了解市场和云计算的供应商,选择适合的基础设施和系统,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动态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CIO要积极地学习,形成一个思路,在规划项目中逐渐引入这样的思路,逐步地去演进,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循序渐进地搭建云计算平台。毕竟,使IT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形成一个随需而变的能力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业务产生价值,为企业提升竞争力——这是企业应用IT的最高目标。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