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消息称,进口牛初乳复合粉在市场上仍有销售。去年11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即要求停止进口牛初乳复合粉,并要求明确牛初乳粉相关产品的适用标准问题。
十倍毛利 诱惑甚大
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称,广东全面暂停牛初乳复合粉的进口,大批进口企业面临倒闭风险。禁令之下,牛初乳复合粉高达10倍的毛利仍对企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据报道,福建地区网络销售商店显示,3月9日,厦门某进口有限公司发布消息称,该公司仍向市场供应“纽韵牌”原装进口牛初乳复合粉。与此同时,广东一家名为盈力国际的公司,也未断进口“妈喃牌”牛初乳复合粉,标称生产企业为“新西兰乳品公司”。
以上述厦门那家进口公司为例,该公司宣称供应的纽韵原装牛初乳复合粉是以新西兰健康乳牛生产后的72小时内分泌的初乳汁为原料,内含有丰富的多种营养成份,是老少皆宜的保健品。盈力国际也宣称,国家所谓的暂停进口禁令一事只是“标准冲突”。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卫生部的国标《生乳》与牛初乳有冲突,才导致商检局不让我们进口。”
据卫生部2010年4月发布的乳业新国标《生乳》规定,产犊后7天的初乳不应用做生乳,而在2005年中国乳制品工业行业规范牛初乳粉当中,对初乳的定义是母牛分娩后72小时内挤出的乳汁。
一些企业据此认为,质检部门抓住两个规范中的时间差,以缺乏适用标准为由,拒绝牛初乳制品进口。但实际上,质检总局只是对牛初乳复合奶粉下达了暂停进口的指令。南宁煜煊食品公司负责人表示:“纯牛初乳粉并未在禁止之列,拿纯粉直接和奶粉混合,就是复合奶粉了。”
企业顶风销售的牛初乳产品利润可观,据报道,按原料价格与终端价推算,汤臣倍健、生命阳光旗下品牌的牛初乳粉产品毛利率当在10倍以上。目前,国内牛初乳保健品共有70个批号,伊利、海王、汤臣倍健、哈药等均有牛初乳保健品。
价值几何 存有异议
相对其高额利润,牛初乳到底营养价值有多高,一直存有异议。牛初乳核心的营养元素为其所含的免疫球蛋白IgG,作为一种抗体物质,IgG能够有效地提高初生小牛的免疫能力。但IgG能否真正被人体吸收却是个盲区。
据报道,飞鹤牧业总经理徐晶辉介绍:“小牛出生后的24小时之内,主要从母牛乳汁里获得免疫球蛋白IgG。但24小时之后,抗体的吸收能力就几乎为零了。所以我们一般只给小牛喂24小时的初乳。”
而人体的消化道与牛类似,IgG进入小肠后同样会被消化酶水解。所以类似IgG的大分子蛋白质制成口服制剂的难度相当大,牛初乳的营养价值因此大打折扣。而且由于蛋白质的特性,IgG无法承受6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因此早些年用烘干工艺制成的牛初乳粉,几乎和普通奶粉的营养价值相当。
据报道,目前,国内和进口的牛初乳粉多为冻干工艺制成,即在低温下做成粉剂,这样可以避免IgG被破坏。但这一工艺成本较高,这也成为牛初乳粉价格高的一个原因。汤臣倍健旗下一款30克包装的牛初乳粉,售价为214元,生命阳光一款60克的牛初乳粉,售价为398元。
另据报道称,牛初乳的原料并不难获得,它的成本实际上和普通牛奶差不多,根据供货商的报价,20%IgG的牛初乳粉每公斤价格在500-600元,按此计算其实牛初乳进口的价格约为每克0.6元。但是以汤臣倍健为例,每克牛初乳实际价格已经是高达8元,其中价格差超过了10倍。
食品安全 不容忽视
可观的利润背后,涉及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食品安全。今年“两会”期间,许多“两会”代表亦就此提出议案,希望国家、企业进一步重视这一关系民生的重要课题。
据相关媒体报道,3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说,去年以来,产品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质量违法案件多发的态势,严重挫伤了群众消费信心,严重损害了社会消费环境。当前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在好转,但确保质量安全的任务仍很艰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正是要努力解决的紧要任务。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通报,去年全国质检系统查处的质量违法案件多达11.14万件,其中食品安全事件就有3万件。
报道指出,支树平强调,乳制品始终是质监部门监管的重点。2011年,质监部门对整个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整顿,“1176家企业审查通过了701家,40%的企业没有通过。到现在为止,乳制品总体上质量安全形势有所好转”。他说,没有通过的企业,很多是因为检验检测能力不达标被取消生产许可。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