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及国内持续从紧的货币调控政策影响,下游服装企业新投资和设备技改需求减弱,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市场迅速转淡,市场需求大幅降低,行业增速整体放缓,企业库存全面上升。严峻的形势对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台州,冷静应变
作为“中国缝制设备之都”的台州,行业的特征和问题在这里也表现得更加典型与明显。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台州缝企有如凤凰涅槃,重新蜕变、成长。有重组重生、二次创业的,有化危为机、更加壮大的,有后来居上的,也有努力追赶的。他们就像雨后的树林,每一棵树都在努力地、认真地伸展枝丫、汲取养分、抓紧长高长大。当欧债危机的冲击袭来之时,台州缝企情况如何?
2011年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调研组来到台州,探访台州企业在行业再次遇冷之时的反应和应对举措。面对传说中的“史上最淡季”,调研组没有听到台州企业发出一丝抱怨和悲观叹息,虽然他们对春节前后的行业走势看淡,对2012年的行业发展保持着理性的分析,但是生产和经营仍然持续稳健,他们的眼光中流露出的是积极和致远。他们,冷静应变!
产销平稳增长
2011年,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虽然台州企业外贸及内销订单普遍有所下滑,但这些骨干企业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及时转变经营思路,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强化技术创新,不断拓展市场,加快转型升级,仍保持了较高的产销增长幅度,生产经营情况稳定。并且由于上半年市场需求强劲,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尽管下半年有所下滑,但在上半年的增幅拉动下,台州缝机产业全年仍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平均增长幅度在10-15%左右,其中中捷、杰克、美机、弘跃等企业的增幅超过25%,业绩创出历史新高。刚刚发布的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88%,其中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
生产持续稳定
没生意,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的普遍反映,行业内外贸订单都下降明显。然而在台州企业的生产车间内,调研组看到的仍是机器轰鸣、工人繁忙的景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前期订单,生产并没有太大的减速,企业普遍保持每周六天的开工;另一方面应是企业为了留住员工、稳定生产的举措。
在2008年到2009年那一场金融危机中,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跌入了史无前例的低谷。当时,裁员、减产是大多数缝企的选择,有的企业甚至只留下了管理人员。然而,行业复苏后的快速反弹和持续了一年之久的旺销让很多企业猝不及防,招工难一时成为行业难题。企业产能恢复不起来,眼睁睁看着机遇从手中漏过,郁闷不已。因此,经历了上一轮危机以及愈演愈烈的用工荒的磨炼,在新一轮危机中的台州企业仍保持着稳定的生产步调,员工安心工作。企业都用心进行着文化和制度建设,培养和提高员工队伍的忠诚度。
本月初,为解决员工住房问题而建设的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的中捷职工公寓大厦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目前已经建至12层,预计明年春节前员工可乔迁新居。中捷公司春节期间为回家的员工提供包车,对留在公司的员工发放节日补贴,并定期开展文体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高高兴兴工作,快快乐乐生活。据透露,春节过后中捷公司老员工的返厂率达到100%。
记者认为,台州企业积极留人的种种举措不但不是无奈之举,反之恰恰证明了他们对行业在新一年发展的期待和信念,他们已经为市场转旺做好了准备。
坚定信心,专注主业
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让蜚声业界的飞跃遭遇了创立以来最大的危机,三年后,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和行业的支持下,重新瘦身重组的飞跃发展又是如何?
在飞跃公司,邱继宝董事长陪同调研组参观了电脑绣花机车间、家用机车间、飞跃双星和飞跃威特,并介绍了飞跃转型升级等情况。提到飞跃的转型,邱董说,主要把握三点:第一,从高负债转向低负债,从单一产业转向新型战略新兴产业,从一股独大转向央企、外资、个体并存。第二,进入“十二五”之后,飞跃提出“一个坚持、三个不进入”——即坚持实业不动摇,过度竞争、产能过剩行业不进入,国家不鼓励的行业不进入,进入的行业如果三年之内做不成行业前列不进入。第三,凝聚一切力量,体现飞跃新价值,做到员工收入高,上交利税多,为国增光。
“缝纫机是我的命,我的根,飞跃的主业一定要做好,要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三十年一笔勾消,从头再来!”邱董的这两句话一直在记者脑海里激荡,这不仅是这位缝企先行者对缝机行业的热爱和执着,更是信心的流露。
在2008年之前,大而全是一线缝机企业的基本特征,为了满足客户需求、争取更多份额、显示自身实力等种种因素,许多企业的产品里平、包、绷都有,特种、刺绣俱全。随着市场对产品技术和质量要求的提高、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增长,以及企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产品利润的不断收缩,令这种大而全的产品结构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行业发展。而一年多来的市场高调上行和迅速下滑加快了企业对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梳理。
面对国内外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次创业”的宝石始终充满了紧迫感,宝石公司董事长阮小明表示要卧薪尝胆,把缝纫机主业搞上去。危机之后,宝石引进新股东,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合理配置、团结稳定的领导班子基本形成,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明确做强缝纫机主业的方针,本着做精平缝、做广包缝、做深绷缝、做专特缝的产品发展思路,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在梳理产品的同时,人员、资金都做了相应调整。
通宇公司结合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将“数量少、效益不高”的产品剔除,大刀阔斧砍掉了一些老款的如7200型产品、211系列产品,下决心放弃了研发投入超过千万却回报贫乏的4300D型产品及附加值不高的747型产品,以集中精力巩固优势产品、开发特色产品。目前公司主打的有定位于高端的7200系列无油、微油直驱产品,定位于中间层次的7100C型有油直驱产品以及配备节能电机的直驱产品、定位相对低端的6800系列中厚料产品,形成从高到低的产品布局。陈晓波说,新通宇要以新产品、新形象打一套市场“迷踪拳”,将最有企业个性的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各层次产品都在各个层面采用能力所及的国内最好的零部件,以保证产品的品质。目前,一些产品已推向俄罗斯市场,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根据需求,开发新品
上一轮危机中,市场倒逼企业推出新品以抢占市场份额。2011年,台州企业都已自觉在不景气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新品。浙江大洋衣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剑萍说,“从CISMA2011展会后,公司一直忙到现在,天天加班加点。市场不景气,正好可以留出时间开发些新产品”。她特别介绍了公司新研发的伺服电机控制的裁剪机,该产品可在400~3800W间调节裁剪速度。大洋还准备根据中小服装企业的市场需求研发小型裁床。
台州市弘跃机电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各类缝纫机隐藏式直驱电机及控制系统、电脑平缝机电磁铁组件的开发及制造,主要产品为包缝机、绷缝机电机。公司副总经理林惠民介绍,2011年虽然行业总体形势不好,但弘跃全年应有一定的增长,其最大的增长点不在配套上,而是节能电机的以旧换新,即将服装企业的包、绷缝设备的离合器电机改装上伺服节能电机系统,配备自动剪线、自动提压脚等功能,响应快,噪音低。
弘跃公司最近在宁波某服装企业一条加工线上做了试验,据该企业技术主管反馈,加工1万件T恤用离合器电机缝纫机要耗电32.7度,用节能电机仅耗电15.1度,节能60%,同时效率提升10-20%。这对那些采用进口设备的大型服装企业来说将大为受益,不仅降低了更新设备的大额投资,同时节能降耗,提高工效,对面临限电和缺工问题的服企来说更是难能可贵,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他还表示,2012年弘跃将踏出国门,打进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市场。
在产品研发方式上,企业也越来越注重与高校的合作。去年9月,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汇宝班”开学,校企联合培养专门人才,这是汇宝公司与其签订的合作协议中的三项内容之一。集团董事长叶剑立表示,此次同台职院的合作,主要包括共建缝制设备研究所、建设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培养人才三方面内容。
质量意识普遍增强
“产品质量上不去,怎么同别人竞争?”
“一定要正视产品质量,没有质量品牌打不响。”
在中国缝制机械协会推动的三年“质量提升和赶超工程”的号召下,提高产品质量已经在台州缝企心中达成共识,在提高产品稳定性、可靠性上各下苦功。
在这一年里,面对通胀持续走高,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的严峻形势,宝石集团依靠自主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全年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顺发则立足市场,坚持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平稳增长、质量为先”为指导方针,吸纳业内一流的营销、生产管理人才,整合技术资源,开展“质量赶超工程”战略项目,上上下下集中全力打品牌。
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汇宝集团始终坚持稳步发展,近年来始终把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技术产品、完善工艺标准作为工作的重心。20011年,为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提高开箱合格率,汇宝在技术、管理各方面系统抓质量,采购来的零部件先要做检测,进行材料分析,分解到硬度、精度、针迹等细节上。据悉,汇宝公司上年的产量、产值和销售收入同比增长均超过了15%。
鸿立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选用最好的零部件,其中有10%为进口,40-50%为日本企业在国内的原装供货,15%为自产,主要是机壳和外型件。同时,引进先进的加工和检测设备,进行流水线上检测和检测科检测。
产品定位差异化
2002年成立的力佳其企业定位自创建伊始便是高起点、高品质、特色化、专业化,谢建兵总经理说,只有产品定位差异化,产品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才能拥有相对的竞争优势。10年来,力佳公司始终专注于高端特种机生产,其主打产品系列高速曲折缝缝纫机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成为一匹行业“黑马”,在危机中的2008年,力佳公司却扩建了浙江工厂。近年来,力佳致力于在高速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无油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行核心零部件的规范化生产及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为此,力佳专门从国外引进了一流生产及检验设备,2011年又购买了特种磨床和五轴加工中心等生产设备。其在CISMA2011上推出的系列新品引起了格外关注,成为客户流量最大的展企之一。
浙江鸿立缝制设备有限公司也是一家走产品差异化路线的企业,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以“专业针织缝制设备”为发展主方向,坚持走“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之路,致力于用创新的技术为用户提高生产力、创造最大的效益,其主打的超高速绷缝机、直驱剪线差动上下送料包缝机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外业界受到广泛好评。公司总经理郑曦介绍,为与生产同类产品的大企业形成产品差异化,鸿立定位在国内同类产品的中高端,多品种、小产量,做到精而细。
管理引进新理念
调研组在走访10余家台州企业时,虽然对各家企业井然有序的生产赞赏有加,但那些整齐排列的缝纫机也引起了隐忧。如果每家企业生产两三个月的库存的话,那就是数十万台缝纫机,而春节前的旺季并未如期到来,节后的休假和常规淡季的到来,这么多的库存将如何消化?而行业从高度增长回到常态,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都将保持低增长态势。如果上半年的市场持续平淡的话,面对资金运转压力,消化库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销售,那么,一场激烈的价格战必将爆发。
而对此,通宇公司总经理陈晓波的一席话很是对症,“在1984年通宇成立后的第一个发展阶段,我认为渠道对企业最重要;2000年后企业发展进入第二个阶段,我认为质量最重要;现在这个阶段,我认为管理最重要”。
他说,以前公司采购定量时都是拍脑袋瓜,公司总有大量的零件、半成品、成品放在车间、仓库,但是形势一刹车这些就会变成死钱。因此,他想一定要吸取教训,彻底改变这种看天吃饭的方式,开展计划性生产,量出为入。2011年,通宇公司将其定位为“管理创新年”和“质量提升年”,引入了新的订单式生产和销售的管理理念,在全体员工中推行生产物流批量管理及6S管理,尽量减少公司库存,减少资金占用,“使售出的每一批产品都是新鲜的”。自4月份启动至今10个月来,员工们从不习惯到接受,再到积极配合,物控管理及6S改善活动收到了一定成效。
陈晓波说,转型并不是换产品、换行业,而是理解其内涵,在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提升品质。他希望能用两到三年,将通宇带入生产管理更加有序、供销关系更为紧密、企业持续良性经营的道路。
经历了危机洗礼的台州企业家愈加成熟和冷静,他们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加大产品开发和工艺改造力度,以捕捉下一轮增长的市场机遇;他们摒弃了游击战、价格战,着眼企业做强、做长的路子;他们不再拼量,考虑在国际上的品牌建设;他们不盲目扩张,在旺季的时候考虑淡季对策,在国内市场火爆的时候想着巩固国外市场;他们通过回笼资金、开展欧元结算等措施减少金融风险,保持健康的资金流;他们冷静分析欧美危机,设想服装产业向国外市场转移的对策……“宝剑锋自磨砺出”,三年锤炼,台州缝企发展模式已经转变,脚步日趋稳健,思路更为前瞻,决策更加理性,“缝制设备之都”正向行业展示更好的明天。
梳理结构,主动瘦身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