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食品包装:安全监管最重要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1月30日

  中化新网讯 “十二五”期间,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日前印发的《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我国将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并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食品安全是完整的链条,与食品亲密接触的包装材料无疑是其中重要一环。目前,一些包装材料企业疏于对包装材料进行卫生指标和残留检测,导致包装材料成为食品的“隐形添加剂”,影响消费者健康,并引起舆论关注。为此,我们特邀请部分食品包装领域的专家、标准检测机构和企业界人士,针对目前食品包装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近年来,由于一些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残留过高,食品被污染而引起中毒的事件频频发生,给创建和谐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记者近日就食品包装材料安全问题采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时了解到,目前我国对食品包装材料监管不到位、食品包装材料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食品包装材料安全问题频出。

  现行标准政策存在漏洞
  “现在我们的食品包装相关政策存在不完善、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一些法规甚至出现了自相矛盾的情况。”董金狮说,“PVC(聚氯乙烯)保鲜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来,2011年3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第9号令(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除明确淘汰超薄型(厚度低于0.025毫米)塑料购物袋外,还淘汰了直接接触饮料和食品的PVC包装制品等。但是,就在同一个文件中,PVC食品保鲜包装膜却又被列入限制类。生产企业究竟该按照何种类型定义企业产品成了未知,政府执法过程中对于PVC保鲜膜是限制类还是淘汰类也难以定义。政策指令的不明确,给企业和监管部门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董金狮还告诉记者,一次性纸杯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一次性纸杯只有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且该行业标准只是推荐性的,不具有强制性,这种状态可能是导致一次性纸杯市场鱼龙混杂的直接原因。目前国家备案的纸质食品包装企业有2000多家,没有备案的小作坊估计有20000家。而且现有行业标准中,对油墨并没有要求,有些企业就钻空子,使用有毒劣质油墨印刷纸杯。

  另外,食品包装添加剂作为食品包装必备的原料之一,对食品包装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2009年6月1日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规定了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959个)、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特定迁移量或最大残留量及其他限制性要求。该标准中明确要求“没有列入标准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用容器、包装材料”。

  但2011年,有关食品包装添加剂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其中“塑化剂”和“增透剂”尤其需要得到重视。虽然国家标准有了明确规定,但其检测方法仍然不够完善,且即便有检测方法,也有多数检测机构表示因缺乏设备、技术、标品等因素而无法检测。由于检测困难,生产企业具体用了什么添加剂几乎无从查据,质监部门的监管也因此出现漏洞。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管、保证产品质量就必须首先完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

  塑料增透剂为白色粉末,通过加入增透剂能有效地提高塑料产品的透明性,特别可用于制造透明塑料制品,如透明片材、文化用品、医疗用品、卫生用品、生活用品等,也适用于高温消毒产品。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增透剂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尚无严格的规定,给消费者健康埋下了隐患,给质量监管也带来了困难。添加剂检测困难,生产、监管、取证难上难。

  监管不严使企业轻质量
  “包装企业实际生产与现场审核情况脱轨的现象,是造成食品包装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董金狮认为。企业为获得生产许可,现场审核是必不可少的一关。为了通过现场审核,企业会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要求进行采购、生产、检验等,提供的样品也往往是质量合格的,而一旦现场审核通过,一些企业就会使用质量差、成本低的回收料生产,用这种原料生产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这与质监部门在审核过后对企业的监管不够严格密切相关。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使用各个环节都会影响产品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质保量才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同时不要把生产许可当作摆设,确保企业获得生产许可后仍继续合规生产才是生存之道。

  国家虽然已对食品用纸包装加大监管力度,但对一次性纸杯的监管还需加强。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但由于目前一次性纸杯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有的企业使用回收的废纸生产,有的企业为节约成本,甚至使用回收的废弃聚乙烯、医疗垃圾及装过农药、油漆等有害物质的包装物作为纸杯的再生加工原料。而且目前国内食品包装印刷主要还是使用溶剂型油墨,这类油墨含有大量有害溶剂,消费者长期使用会影响健康,诱发多种疾病。

  先进技术推广成难题
  董金狮还告诉记者,先进技术推广难也是一大问题。据了解,聚碳酸酯饮用水桶的原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价格比较昂贵,且聚碳酸酯可以回收再加工,因此部分不法厂家为了谋求暴利,用废旧塑料、废旧光盘等制成廉价的黑桶。而长期饮用黑桶装的水,会损害人体的消化、神经系统,导致头昏、胃痛等多种疾病。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聚碳酸酯的一个良好替代品。PET饮用水桶的原材料在国内是可以产业化生产的,因此价格比聚碳酸酯便宜很多。同时回收PET主要是切片、拉丝,不能再重新制作水桶,由此杜绝了使用废旧PET材质制作PET饮用水桶的情况。

  但是我国对于PET饮用水桶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也不允许企业办理生产许可证,企业只是按照企业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易产生质量问题。因此,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标准与法规,让PET水桶早日穿上合法的外衣,让不合理的行业竞争早日退出市场。

  优良的水性、醇溶油墨市场打不开,而致命苯类油墨依然风光无限是又一个先进技术难推广的典型案例。油墨被广泛用于纸质餐饮具的印刷,尤其是纸杯、纸碗等生活常用的餐饮具。一般印刷用油墨的颜料中含有铅、镉等重金属。为了便于印刷,需要在油墨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而所用溶剂中多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物质。这些溶剂虽然干燥后绝大部分会挥发,但是残留的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仍会继续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纸杯、纸碗再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均是叠放在一起的,印刷在外壁上的油墨很容易将有害物质迁移到相邻的纸杯或纸碗的内壁上,使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将有害物质喝到体内。

  虽然业内现已推出环保水性油墨,且相关技术已趋于成熟,但却因成本等问题没能得到广泛应用。这还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标准、鼓励政策,才能使食品包装真正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