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海尔十年成家电舞台产品创新强力推动者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2年1月19日

  自从上个世纪后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曾经一度沉睡的国家在觉醒后奋起直追,其发展之快成为全球焦点,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三十多年高速的发展也孕育出一批全球顶尖企业,世界范围的融合与竞争也让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强的生命力,海纳百川地吸收全球营养会让品牌走的更远,尤其对于已经雄踞全球最大家电品牌宝座的海尔来说,情况更是这样。

  不久的未来,商场就会出现这样一幕:在消费者专注地看着海尔的一款65寸LCD宽屏电视屏幕,屏幕上一个大桶正在冒烟,一个声音提醒着消费者:“你只要注意力集中些,再集中些,会发生什么?”——大桶在一瞬间爆炸了!而这并不是已经拍摄好的不变的镜头,实际上正是通过用户发射脑电波让桶爆炸的。这种脑电波控制是通过一个双向头戴式受话器完成,受话器的一端附在额头上,另一端通过一个鳄鱼夹附在耳垂上。这样就构成了未来世界“脑控制”之地,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眨一只眼睛换台,眨另一只眼睛调声音大小,无需动手,一切操作都随心而欲。

  虽然这样的“脑控制电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普及开来,但是现在值得关注的是:脑控制电视的样机并不在日本、台湾或者韩国出现,而是在海尔——中国的家电巨头这里。脑控制电视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完善,但是它展示了中国企业优化价值链的决心。

  如果来到中国东南海滨城市青岛,海尔生产和设计中心的博物馆里,人们会清楚地看到这家企业的进步堪称神速。海尔在十年间就取得了韩国公司需要二十年、日本公司需要三十年才能取得的成就。

  而早在90年代,海尔还在为国内生产一些普普通通的产品,如四四方方的定时、笨重且嗡嗡作响的冰箱,但从那时候起,海尔的产品中伴随着以下可爱功能的尝试:甲虫眼睛般的“青蛙电视”——要求小朋友回答完数学题才能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而今这些早已发生巨大变化,现在海尔集团5万中国员工正在组装全球最豪华的宽屏电视,其原材料是全球采购的方式,采用韩国的LCD和德国的液晶,这些家电产品在圣诞节、新年前后成为全球市场上消费者追捧的实惠、时尚之选。

  根据海尔集团的近期规划,海尔将在2014年占据欧洲8%的市场份额,2015年成为欧洲前五大家电经销商。巧妙的市场营销和物美价廉的商品,将是海尔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的有力保证。海尔集团欧洲区总经理孙书宝表示,“海尔要树立起品牌意识,运用社会媒体和其他的数字化市场,让更多25-45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接受非传统品牌的消费者接受我们。” 更为具体化的表述则是,在未来的5年内,英国等国家的消费者们将会看到海尔品牌更加频繁的出现在足球场上、艺术和设计展上、技术讨论论坛以及所谓的“妈妈博客”上,海尔将无处不在地展示全球最新最具竞争力的冰箱产品。

  把海尔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冰箱厂发展成全球化集团公司的张瑞敏写道:“海尔是海”,海的特点就是汇纳百川,把各种水都变成湛蓝清澈的水。如果直接说企业,海尔的精神就是吸收不同的文化,为不同的市场输出它们想要的产品。曾经有这样的细节成为这一精神的佐证:为满足中国四川土豆农的需求,海尔改良了洗衣机,这样土豆农就可以用洗衣机清洗土豆;在英国,因为当地人家装方式很保守,欧洲标准60厘米的冰箱在那里不适用,海尔就特别制作55厘米宽的冰箱以满足他们的厨房要求,而且冰箱冷藏和保鲜是1:1,以满足为那些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人们;又如在最近几年,节能冰箱更受大陆消费者关注,海尔就特别针对中国市场改进相应的产品功能。可以说海尔一直以全球各地消费者需求为本,以不定型、超前的形式改善着全球用户的家居生活。

  目前,海尔每年将13.4亿英镑收入的4%用于技术投资,生产新型的抗菌洗衣机、三门冰箱,中间一层可根据需要变成冷藏室。经济家情报局2011年报告称:正是这些中档的增值产品,让中国品牌真正打击了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竞争者;能够威胁发达国家生产商的中国企业,从推土机到冰箱,轮船到摩托车,起重机到曲轴,无一不精于此道,而海尔更是首屈一指。

  随着全球化地位的确立,中国公司现在越来越少地依赖国外的投资和同行。2005年,60%的中国出口商品是合资企业生产的,但是到2012年,这个比例将降到50%。随着工资的提高和国内技术的改善,曾经的西方公司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基地——中国,已经变成了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就如孙书宝所言:“以前我们只销售非常低端的产品,欧洲的竞争者不会感觉到任何威胁,但是当他们看到我们适应当地需求,生产一些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时,我想他们一定感觉很不一样。”海尔已经成为国际家电舞台产品创新的强力推动者,在过去的十年间,悄悄承担起引领全球家电发展的历史重任,而且会将这一使命延至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