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三聚氰胺导致中国乳业大 “地震”至今,已过去三年多时间。尽管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早在2009年就已恢复到“震前”水平、2010年更交出了漂亮的财务报表,但中国乳业整体却仍然面临着利润下滑、奶源建设滞后、消费者信心未复的危机,要想重新驶回2008年9月之前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似乎仍然困难重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后进口奶粉放量猛增。统计数据显示,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今年我国大包装奶粉的进口量将突破60万吨,达到2008年的近5倍,相当于520万吨的生鲜奶源。
企业利润下滑
受通胀因素影响,今年乳企原料、饲料、人工、生产、销售等各种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在今年乳品市场价格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乳企整体利润有所下滑。但蒙牛、伊利、光明等乳业巨头受益于上半年乳业“准生证”淘汰近三成中小企业的利好,轻易获得了更多的奶源、市场,因而在今年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在奶源环节,尽管今年前9个月生乳收购价格较高,但饲料价格长期在高价运行,加上人工成本有较大幅度上升,牛奶的总体成本有所增加,故牧场、养殖户仍效益平平。 9月份后随着生乳收购价开始下跌,加上有企业人为压低收购价,已有部分地区出现杀牛卖牛的现象。
消费信心未复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小乳企经历了“准生证”大考,消费者也面临了中国生乳国标是否过低的争论,客观上对中国乳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怪现象,许多消费者对眼前又便宜又新鲜的国产奶粉不屑一顾,却非常钟爱价格非常昂贵、总体营养又与国产奶粉相差无几的外资洋品牌奶粉。”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不无痛心地表示。
进口继续猛增
自2008年以来,进口奶粉数量开始逐年猛增。 AC尼尔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内地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有5个是外国品牌即多美滋、美赞臣、雅培、惠氏、雀巢,占据内地奶粉市场份额五成以上。在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市场,国产奶粉只剩下不到20%的市场份额。
而在原料、饲料方面,根据广州市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今年我国牧草(售价高达3000元/吨)的进口总量将超过22万吨,美国产酒糟GDDS进口量也在飞速增加。“这说明了我国草业发展和乳业发展未能同步进行。原料、饲料的瓶颈仍在制约中国乳业的发展。 ”王丁棉认为。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