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重申,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性产业,并将其作为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之一。
文化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年初出台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此次《决定》重申了这一目标并加以细化,提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全面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表示,根据一般的说法,成为“支柱产业”的最低标准是占G D P总量5%,而目前中国文化产业占同期G D P大概在2.5%.这就意味着如果中国文化产业要在“十二五”末期成为支柱产业,就必须把在G D P中的占比约提升一倍。中国文化产业近8年来连续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如果照此速度计算,应该可以完成。并且,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未来5到10年,中国文化产业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周期。
产业发展要消除资源配置中的障碍
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今年文化产业约占G D P2.8%-2.9%,离目标仍有一段距离。要达成目标,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包括培育一部分龙头企业(其中国有、民营企业应各占一半)来整合资源,进一步打破行业分割、区域分割等,消除目前资源配置中的障碍。
对此,《决定》明确提出,“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陈少峰认为这有利于释放资源。
政府补贴应注重文化软件建设
《决定》还提出,要扩大文化消费,并称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张晓明表示,业界认为人均G D P3000美元时文化产业产值应该是4万亿元人民币,现在我国只实现了1万亿元左右,蕴藏的未经释放的消费潜力是目前已实现文化消费的4倍以上。
陈少峰指出,要扩大文化消费可从两个领域发力,除了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即文化欣赏、娱乐等外,还可在跨界领域有所作为,用文化的方法改造制造业、提升制造业,像美国苹果公司所做的那样。
为了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决定》还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等,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
陈少峰认为,政府可采取补贴、采购文化产品的方式提高基层文化内容消费。过去政府的资金主要用于文化场馆等硬件设施建设,今后应注重文化产品、文化人才等软件建设和内容提供方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