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中国挂锁产业基地”浦江:集群效应凸显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10月26日

  浦江五金锁具,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代号,他们已经融为一体,“中国挂锁产业基地”的授予更让浦江锁具一时风头无两,那么,在这背后又有多少故事等着我们去揭开呢?

  发展历史悠久 集群特色突出

  浦江挂锁生产起步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73年郑宅农具社在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的条件下创办了浦江第一家锁厂—浦江县锁厂。改革开放后,敢为人先的浦江制锁人看好挂锁行业发展前景,纷纷下海创办挂锁生产企业。至1998年已迅猛发展到近500家,出现了千家万户加工锁具产品的局面。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浦江制锁开始第二次创业,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为核心,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等手段,开始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涌现了梅花、白马、吴氏、金垒、三菱、中星、亚环等一大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锁企业。形成了郑宅、中余、浦阳、黄宅、白马等乡镇的制锁群体。制锁业跨入了浦江地方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民用挂锁生产、出口基地。

  截至2010年,浦江共有挂锁成品及配件企业815家,年产挂锁12.5亿把。实现工业总产值40.45亿元,完成销售收入39.76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4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

  龙头企业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评为“中国十大锁王”之一,是全国最大的挂锁生产企业之一,是浦江挂锁产业的龙头企业,起到了对浦江挂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挂锁生产集中分布在郑宅、中余、浦阳、黄宅、白马等乡镇,并辐射到周边的义乌、桐庐、武义等县市。空间分布块状集聚特征明显,浦江北部以中余为核心聚集区,包括中余、檀溪两乡镇,并延伸至桐庐新合乡,其中在中余乡就聚集大小挂锁生产企业310多家;浦江东部以郑宅为中心的浦郑公路沿线挂锁产业带,包括浦阳、浦南、县开发区、黄宅、郑宅、白马、郑家坞等乡镇,其中郑宅镇共有挂锁及其配件企业近200家。由此形成了浦江挂锁产业中余、郑宅两个中心,县经济开发区、郑宅锁具功能园区两个重心的大集群生产格局,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生产规模细化 产业配套齐全

  一把成品挂锁的生产不再由单个企业完成,从锁体、锁梁、钥匙、弹簧、叶片等生产,到表面处理、包装材料、成品锁组装等工序形成分工协作细化、专业生产完善的产业格局,并带动制锁专用设备、工装夹具、刀具模具、电镀、原材料、印刷、物流相关行业的发展。浦江县除成品锁加工组装企业外,有锁体铸造加工企业5家,锁梁生产企业48家,锁芯生产企业32家,钥匙生产企业46家,弹子生产企业17家,设备制造企业6家,刀具制造企业2家,其它配件生产企业69家。形成了挂锁生产分工不断细化和延伸,产业配套日趋完善的产业链。

  同时,独特的地域优势,也使浦江挂锁行业发展具备了别人难以比拟的销售网络渠道。浦江紧邻相距20余公里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47省道和即将通车的浦义公路,形成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具备得天独厚的市场区位优势,浦江挂锁企业主动接轨义乌市场,在中国小商品城设立销售窗口,目前销售摊位达80余个,年销售额约8.5亿元,占全行业总销售的21.3%。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已成为浦江挂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最佳平台,推动了浦江挂锁产业长足发展。

  依托良好的销售渠道,目前浦江挂锁产品30%以上销往海外,规模以上企业外销比例达70%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125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全行业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9.7亿元,占全国挂锁出口额的42%,29家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自营出口总额6432万美元,有自营出口2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500-1000万美元企业3家,100-500万美元企业6家。2010年浦江县被浙江省商务厅、省财政厅认定为锁具出口基地。同时,为了应对日益频发的国际贸易摩擦,建立了省级“浦江锁具产品对外贸易预警机制示范点”,开展行业的对外贸易预警工作。

  推动标准制修订 注重提升创新

  2006年12月,浙江省挂锁行业协会组织浦江制锁行业11家龙头骨干制定发布了采用欧洲标准修改的浙江省挂锁企业联盟标准《挂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诞生了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企业联盟标准。2010年5月通过专家评审组审查后,浙江省挂锁企业联盟标准修订版重新发布实施。该标准的制定发布、推广实施,既接轨了国外先进标准,为企业出口欧美等中高端产品市场提供了技术标准支撑,提升了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又为浦江挂锁行业承接全国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累了经验。

  2007年底协会组织申请的全国挂锁行业标准QB1918—1993制修订项目,2008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并确定浙江浦江梅花锁业集团有限公司为该制修订项目的组长单位,在参与全国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浦江梅花、浦江金垒及全国其它5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底完成了全国行业标准送审稿。全国行业标准制修订落户浦江,提高了浦江挂锁行业在制锁技术领域的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

  浦江挂锁产业以标准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树企业品牌,在狠抓规模扩张的同时,把企业创牌、争创名牌作为提升产业层次,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至2010年底,浦江制锁业共有注册商标960余件,申报注册集体商标“PJGS”(浦江挂锁)及图案。有梅花、中星等5家企业加入“马德里协定”,12家企业申报注册国际商标,境外申请注册商标20多只。全行业拥有省级名牌产品3只,省级著名商标2只,市级名牌产品6只,市级著名商标14只。2006年浙江省工商局授予浦江县“浙江省挂锁业商标品牌基地”。制锁科技的发展进步,靠的是企业的创新,近几年来,浦江制锁行业注重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协会2010年向县科技局申请成立了浦江挂锁创新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行业检测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建设。梅花锁业集团建有中国日用五金技术开发中心挂锁分中心(简称中国挂锁中心),浦江县锁具研发中心;金垒有限公司成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武士、吴氏等企业成立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平台实现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上,梅花锁业集团从广东引进了投资100余万元的锁梁渗碳热处理生产线,改善了锁梁的抗拉强度和防剪性能。研制开发了铸铁水平连铸锁条生产线,取代了传统的砂型浇注锁条生产线,改善了铁挂锁生产原材料铸造铁锁条的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机械加工性能、弹性系数、表面光洁度和加工成品率。梅花、金垒等规模企业在工件夹紧工艺上,普遍采用了气站供气的气动夹紧机构,取代传统的机械运动夹紧机构,提高了锁件加工工艺的平稳性和操作上的方便灵活性,更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在新产品开发上,从四个方面创新产品:一是新材料在挂锁生产中的开发应用,在传统的铜、铁原材料生产挂锁基础上,开发了钢质挂锁、不锈钢挂锁、铝合金挂锁及工程塑料在挂锁生产上的应用。二是通过外观改进,表面处理,使挂锁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型、装饰饰品型挂锁产品。三是通过改变传统的钥匙开启机构,开发生产机械密码挂锁,机电一体化挂锁。四是根据特殊用途生产特种挂锁如拖车锁。全行业在产品开发上获得产品发明、新型实用和外观设计专利共计260多项。

  浦江制锁行业重视技改投入,近几年来,梅花锁业集团、金垒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每年投入400-500万元资金引进意大利、台湾等地制造的高精度数控化制锁专用设备,以改善和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浦江制锁行业在梅花、金垒等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全行业装备技改投入年均15%的速度递增,2010年浦江制锁行业固定资产投入以2.5亿元。行业装备由台钻、冲床等简单机械向高精度、自动化方向发展,在稍具规模的制锁企业中,制锁上工序的打孔、冲压基本实现了数控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装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2010年浦江制锁行业省、县定检抽查合格率达95%,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企业的节能减排,如通过引进电脑数控铣牙机、单台功率由有指针的铣牙机的0.75Kw降低为0.55Kw,能耗下降27.7%,通过引进新型布袋除尘器,铜灰收集率由原离心风机吸尘器的60%提高到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