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云南甘蔗科技创新结硕果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9月13日

  云南糖网讯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云南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抓实干,奋发图强,加强了甘蔗科技创新,结出了累累硕果,主要呈现出五大亮点。  

  1、甘蔗种质资源研究国内领先  

  “十一五”期间,建立在甘蔗所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种质资源达2300余份,并建立了我国编目甘蔗资源种类最多、资源数量最大、数据最全的甘蔗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制定了6类描述类别共78项甘蔗种质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完成了甘蔗种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为资源的社会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甘蔗所首次构建了我国甘蔗核心种质资源336份;在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上,获得了大批珍贵的BC2或BC3优良珍贵创新种质,综合性状优良、抗逆性强、宿根性强,为我国蔗糖产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2、一批高产高糖新品种脱颖而出  

  “十一五”期间,甘蔗所进行了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选育,育成并通过了国家、省审定的新品种达9个,筛选出了一批产量、糖分和宿根性皆有较大突破的创新性甘蔗品种材料18个,11月底糖分超过14.0%,12月甘蔗糖分16%以上,同期较对照高2-4%(绝对值)。同时,甘蔗所不断加大育种规模,年育种组合数在500个以上;不断拓宽遗传基础,创新育种方法,在国内首创了核心家系评价与单株选择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大幅度提高了育种效益,目前该育种方法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3、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逐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甘蔗所研究形成了甘蔗的需肥规律,并在云南蔗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推广应用面积300余万亩;研究形成了以蔗叶还田隔行覆盖技术为主,采用一次性配方施肥、健康种苗、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为一体的高产高糖少耕种植技术,在滇西南蔗区示范应用面积达120万亩;研究形成了甘蔗原料信息化管理技术,获国家软件著作保护权6项;改进研发了适宜云南蔗区的山坡地的甘蔗生产机械、收获机械,实现了甘蔗种植整地、开沟种植、中耕管理、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技术。  

  4、健康种苗产业化技术全国主推  

  “十一五”期间,甘蔗所研究形成了我国甘蔗花叶病、黄叶病、宿根矮化病、黑穗病等10余种病害的分子检疫技术和血清学检测技术,申请专利20余项,为我国甘蔗病害检测作出了重大贡献;研发了健康种苗核心发明专利——甘蔗种苗温水脱毒的处理方法与设备(ZL2007 10065968.2),目前,该技术被农业部列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主推技术,对甘蔗新品种进行温水脱毒健康种苗产业化推广应用,实现了健康种苗的批量生产,在广西、云南两大主产蔗区进行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0余万亩。  

  5、国际合作提升甘蔗科研水平  

  近年来,通过与澳大利亚、法国开展“甘蔗种质资源的改良与利用”和“甘蔗种质交换研究”等项目,在昆明按国际标准建立了甘蔗检疫温室160 m2,建立了规范的甘蔗病害检测技术和方法及符合国际标准的、规范化的“甘蔗进出口检疫和疫情检测程序”,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国际间甘蔗品种的引进和交换奠定了基础。“十一五”期间,积极从国外引进高产高糖新种质,先后从国外引进甘蔗品种和我国稀有的甘蔗种质资源300余份,选育出了高产高糖的云引2号、3号等新品种并通过国家审定,选育出了VMC76-16、Q202和SP80-0185等一批优良种质材料,提供杂交育种利用,极大丰富了我国甘蔗遗传育种的基因源。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甘蔗产业技术体系、国家863、94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部重大行业专项、云南省甘蔗产业技术体系、云南省科技强省计划、引智项目及基础研究等100多个项目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甘蔗所在种质资源利用、甘蔗新品种选育、甘蔗生物学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9项,通过国家甘蔗品种审定5个,云南省甘蔗品种审定4个,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40余项,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授权6项,发表论文222篇,出版学术和科普类著作14本。  

  2011年,云南省甘蔗所提出“十二五”全力打造“中国甘蔗科技领军工程”,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将省甘蔗所打造成为全国同行具有领先水平,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云南将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全国甘蔗科技领军工程建设,实现我省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云南甘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