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持续高涨、外资进一步扩张以及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不信任,在这“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乳品企业深陷发展严冬。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以及进口奶粉大肆冲击国内市场,国产奶粉原料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国内奶粉原料加工产业如果继续萎缩,将让外资企业有机可乘,直接将手伸向奶粉原料加工环节,甚至堂而皇之地控制上游奶源。
有消息称,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以及进口奶粉大肆冲击国内市场,近日国产奶粉原料消费市场严重萎缩。受此影响,黑龙江省乳制品生产企业库存原料粉大量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这是继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黑龙江省遭遇到的最严重奶粉原料积压事件。黑龙江奶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省内75家乳制品企业中,有至少1/3以上企业都遭遇不同程度奶粉积压。其中,完达山、飞鹤等乳业集团都积压了数千吨的原料粉,摇篮乳业市场销量也减少了20%左右,勉强与去年持平。
“双杀手锏”扼杀中国乳企
实际上,造成此次黑龙江奶粉原料大量滞销的原因主要是,下游国产婴幼儿奶粉销售不畅以及食品企业改用进口原料替代。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市场频繁发生各类乳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乳业自身,同时还波及巧克力、糖果、蛋糕等相关食品行业,日积月累,国产乳业信用尽丧。在此背景下,完达山、飞鹤等下游婴幼儿奶粉销售萎靡,直接导致大量上游原料积压。同时,为确保质量安全,更多食品企业或多或少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大包粉作为替代,引起进口原料大幅激增。今年1月至6月我国进口乳粉29.65万吨,同比增长32.11%,笔者预计,全年乳粉(含零售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量有望突破60万吨,将占国内乳粉产量50%左右,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进口乳粉大有平分天下的危险。
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原料粉积压矛盾并不突出,主要是由于此次重新乳品许可证制度让大批中小奶粉企业退市,导致奶粉加工产能下降。但是,如果国内奶粉原料加工产业继续萎缩,这将让外资企业有机可乘,直接将手伸向奶粉原料加工环节,甚至堂而皇之地控制上游奶源。
除销售不畅外,目前奶粉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也成为扼杀国产乳企的杀手锏。受原奶、人工、包装、运输等成本上涨影响,国产原料粉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再生产投入资金周转困难。农业部数据显示,6月份全国10个奶源主产省区生乳平均价格为3.2元/公斤,同比上涨11.9%,同时,人工、包装、运输等费用同比也都有10%至20%不等的上涨。我们判断,受国内通胀总体形势影响,今年4季度,原奶价格仍将以涨为主,短期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产品销售不畅及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影响下,未来一段时间,国产乳企仍将处于水深火热、苦苦煎熬之中。
外资加紧在华扩张
与国内企业比,外资企业却过得有声有色,并加快在华扩张步伐。今年以来,看准时机,外资企业在奶源、产品市场、销售渠道方面全面发力。在奶源方面,恒天然在河北开建第3个5000头大型牧场,年产量将达到2800万升,用于中高档乳品生产所需。液态奶方面,亚洲最大乳制品企业日本明治乳业出资30亿日元生产高档盒装牛奶和酸奶,进军中国高端液态奶市场;在渠道方面,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