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环保和材料供给问题制约蓄电池行业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8日

  据海关统计,2011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出口蓄电池5.4亿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2%;价值12亿美元,增长24%;出口平均价格为每个2.2美元,上涨21.5%。

  一、上半年经深圳口岸蓄电池出口主要特点

  (一)6月出口量有所减少,出口平均价格涨幅收窄。今年以来,经深圳口岸蓄电池单月出口量增幅持续较低增长幅度,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外,其余月份出口量均在9千万个以上。但6月份当月出口量增速减少7.7%,仅为9500万个,环比减少1.2%。且出口平均价格回落至每个2.1美元,低于今年以来每个2.2美元的平均水平,同比上涨8.3%,环比下跌7.3%,连续两个月环比保持负增长,年内涨幅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二)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半壁江山,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逆势减少。上半年,经深圳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蓄电池2.8亿个,增加11.3%,占同期经深圳口岸蓄电池出口总量(下同)的51.9%;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1.4亿个,增加10.1%,占25.9%。此外,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方式出口1亿个,逆势减少18.7%。

  (三)对香港、欧盟出口逆势减少,对印度和东盟出口增幅较大。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对香港地区出口蓄电池3.7亿个,逆势减少4.3%,占68.5%;对欧盟出口4853万个,减少2%;对印度和东盟分别出口3155万个和2559万个,增加75.2%和28.3%。

  (四)以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主,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明显增加。上半年,外商投资企业经深圳口岸出口蓄电池2.9亿个,减少11%,占53.7%;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出口1.4亿个和9223万个,分别快速增加21.1%和29%。

  (五)最大出口品种的镍氢电池出现减少,锂离子电池出口保持快速增加。上半年,经深圳口岸出口镍氢电池2.5亿个,减少6.2%,占46.3%,仍为口岸蓄电池出口的最大品种;出口锂离子电池2.2亿个,增加23.5%;此外,出口镍镉蓄电池3699万个,减少25.3%。

  二、上半年经深圳口岸蓄电池出口量价齐升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水平日益提高为我国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锂离子电池、铅酸蓄电池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下游汽车和电子类产品消费需求快速上升,有力拉动了蓄电池出口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加大了对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也推动出口增长,上半年对经深圳口岸除对印度和东盟出口保持快速增加外,对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出口1055万个和566.4万个,分别增加36.8%和63.3%。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扬,劳动力成本也明显上升,托高了蓄电池出口价格。

  三、当前行业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一是环保法规不健全及资金投入不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我国蓄电池生产企业众多,行业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态,加上目前国内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环保设备的投资,要占到一家正规铅酸电池生产企业总投资的20%~30%,每年的环境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也要上千万元。而目前,很多铅酸电池中小企业总资产只有200万~300万元,企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废物采取环保措施不到位,很多小企业基本采取手工或半手工操作方式,没有采取烟尘处理,熔炼过程中排放的铅蒸气、铅尘等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甚至几十倍。环保投入要求需要占用大量资金,企业主动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在当前管理不完善的局面下,血铅等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阻碍着电池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产业处于低水平的竞争状态,出口竞争能力不强。目前国内蓄电池行业的产品主要集中于铅酸蓄电池和镍氢电池,而锂电池为代表的蓄电池在电子信息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行业出口竞争能力不强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技术缺失、品牌意识的缺乏也导致行业竞争力不足。

  三是上游原材料对进口依赖度日益加深,行业发展处于被动地位。目前出口的蓄电池品种以锂电池为主,磷酸铁锂由于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低廉价格、优异的安全性能,成为锂电池行业的首选正极材料,国内每年的需求量为8000吨左右,产量仅为2500吨,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但全球主要厂商为美国的Valence A123和天津斯特兰两家公司,行业产能较为集中,造成了国内行业原材料进口频频受制于国外;作为国内另一大出口品种的铅蓄电池,上半年,我国进口铅矿砂及其精矿66.1万吨,增加9.7%,而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2291美元,大幅上涨73.3%,进口价格增速明显领先进口量,很容易让中国企业随着铅价的上涨而失去铅酸蓄电池的廉价优势,行业发展空间受到抑制。

  为此建议:一是完善法规提高监管力度,规范生产环节,提高准入门槛,引导行业自律,保护行业内规范发展的企业,提升行业节能减排能力;二是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蓄电池产业技术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行业出口竞争力;三是促进行业延长上下游产业链,增强原材料供给能力,促进行业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