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科技创新促进缝制机械行业产业升级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15日

 

  为充分总结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项目的实施情况,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自去年起启动了项目验收和“全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对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开展并完成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项目进行评选。日前,经专家评审组的初评、现场验收、公示等程序,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在76个申报项目中,兴大豪、标准、中捷、杰克、飞跃、宝石等18家企业的29个项目获得了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德鹰、飞虎、华一3家零部件企业荣获科技创新成果特别奖。

 

  纵览“十一五”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获奖项目名单,无论是平缝机、包缝机还是花样机、套结机、刺绣机,无论是控制系统还是熨烫、裁剪、传输等服装机械,冠以高效、直驱、超高速、全自动、智能化、多功能、超多头、高集成、数字化、一体化、伺服控制、无油、节能等字眼,既是对其性能的概括,同时也代表着当前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

 

  行业科技水平全面提升

 

  “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可以说是对五年来行业科技工作的一次集中检阅。特别是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所带来的低谷期,行业科技仍取得了重大进步和丰硕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行业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与技术。五年来,全行业累计共有45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轻工业科技进步奖;完成了50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综合来讲,行业科技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研体系及基础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队伍稳步壮大。截止到“十一五”末,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个,产学研合作在骨干企业中得到较快推进,行业50家主要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其从业人员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 %左右。

 

  二是企业创新手段、方法不断更新。机构运动轨迹检测分析设备、线张力测试分析设备、材料性能试验设备、RoHS指标仪、三座标测量仪、元素成份快速分析测试设备等高端测试设备和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中高档数控加工设备占企业加工设备总数的比重由“十五”末的8%提升到目前的20%。

 

  三是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针对缝纫原理、缝纫机主要功能性构件的运动机理的研究及机构优化设计在行业得到持续有效开展,行业基础理论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型机构在平、包等常规机型以及锁眼机、花样机等特种机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基于产品基础理论研究的模块化、参数化数字设计技术已初见成效。

 

  四是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较大突破。近五年来,行业先后在伺服直驱控制技术、数字控制技术、节能降噪、无油(微油)润滑、激光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机电一体化产品品种不断丰富,伺服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的集成控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特种机电控实现了产业化;创新机构在套结机、锁眼机、花样机等特种机型上的应用越来越多;自动缝制单元、服装柔性加工系统、高档熨烫和裁剪设备基本实现自主研发制造,行业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突破性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一个企业的技术能力,不是看他能不能生产产品,而是他怎样生产。以往国产设备之所以档次、质量不高,是因为对结构和原理不理解,靠简单的模仿测绘来照猫画虎。因此,“十一五”行业科技的发展目标,就是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核心,实现自主研发。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理事长田民裕表示,“十一五”期间,行业科技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从申报和评选出的“十一五”行业科技创新成果获奖项目上看,国内企业已经从单纯的模仿向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吸收转变,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对产品的某些部分进行局部的改革提升。同时,企业工艺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已具备了较强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产品从低档向高档、从低质向优质发展。“我们的缝制机械产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再创新能力,这为今后原创的、完全的自主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田理事长说,“这是行业科技进步历程上一次质的飞跃!”

 

  一是缝制机械产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5年前,行业的主力产品是平包绷等通用、大宗产品。短短几年过去,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国内企业几乎都能生产,产品品种完备,同时产品性能和质量明显提高。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等常规机型已具备与国外品牌同类机型同台竞争的实力和水平;花样机、套结机、锁眼机、钉扣机等特种机以较优的性价比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自动裁床、吊挂系统、电控系统、刺绣机、熨烫机等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同时,机电一体化设备发展迅速。还记得在有行业风向标之称的CISMA2005上,当时展出电控缝纫机的企业还限于行业领先的一二线品牌。如今,电控缝纫机占缝制机械产品总量的比例由“十五”末的不足5%上升至20%以上。人力成本的上升,让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后危机时代上演了一次遍及服装行业的设备换代风潮,国产缝制设备的质量、性能逐渐得到市场认可,部分产品已进入国内一流的品牌服装企业。

 

  二是关键零部件质量显著提高。5年前,国内企业生产的旋梭、机针、螺钉这三大关键零部件与国际水平相比有着较大距离,国内整机企业主要依靠进口产品。在行业“十一五”科技开发指南中,“旋梭、机针、螺钉的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明确目标。时光荏苒,到今天,国产旋梭、螺钉和机针的质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目前,中国已成为这三大关键零件的最大生产国,有着产量不仅在国内是行业老大,在世界上也是名列第一的企业——德鹰、飞虎、华一,他们占领的国内市场份额均已超过三分之一。2010年,旋梭出口数量和金额比2005年双双翻了一番还多,缝纫机针出口量则较5年前增长了66%。

 

  田理事长说,这三个零部件领域取得的成绩,不仅仅说明零部件企业在工艺上的改进、装备上的现代化以及制造能力有了提升,其高端产品的出现还标志着零部件企业实现了全面的科技进步,称得上是行业的三个突破。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但已接近和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国内的主要整机企业在使用,国外企业也开始采购,基本上实现了“十一五”攻关目标。这对提升整机的产品质量和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协会在“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评选中首次设立了特别奖,用以表彰他们为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三是企业创新的势头强劲。“十一五”期间,行业新增专利总量超过了行业发展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五年累计新增各类专利5538项,占行业已有专利总量的60.5%,较“十五”同期增长了45.1%。在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企业所占的比例已由“十五”末不足总量的5%增长至目前的53.6%,自主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知识产权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而实用新型专利申报数量较“十五”翻了近一番,外观专利同比增长了50%左右。相比“十五”及更早期缝制机械专利权人主要集中在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情况,“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最近两年,中小企业已逐渐成为专利申报的主力军,且专利质量较高,显示了行业良好的技术创新势头。

 

  用科技进步推动行业升级

 

  “十一五”是行业技术进步、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介绍,5年来,协会紧紧抓住科技进步的“纲”,通过实施“十一五”科技开发项目指南、开展产品质量提升赶超工程、申请“高效缝制设备研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组织评选行业科技成果、开展业内外技术交流研讨、推动行业科技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工程、培养后继人才等工作,积极引导和落实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行业加快完善科研体系、提高研发能力、调整产品结构的步伐,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作为行业科技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十一五”科技开发项目指南是在行业“十五”发展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精神,组织专家调研、编制并广泛征求科技委专家意见后提出的,代表行业科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协会科技委专家先后赴上海、浙江、江苏、北京等地30多家单位进行了多次科技调研和现场指导,一大批代表行业先进技术的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2010年4月,协会于八届五次理事会上正式启动了“全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一五’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最终评选出一批在“十一五”期间具有实质性创新、产业化成绩突出、推动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作用显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重点表彰,并将在CISMA2011期间进行公开授奖。

 

  为积极应对危机和推动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协会将2009年行业工作主题确定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年”,围绕行业“调结构、促转型、保发展”的总体目标,在行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实施、科技开发指南项目跟踪、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有力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持续开展,为企业抗击危机走出困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同年,协会推出了CISMA2009优秀新产品评选活动,共有36个企业的82个产品被评为相应等级的“CISMA2009优秀新产品”。

 

  历经三年的努力,2010年9月,科技部“隧道式大型连续洗涤机组及高效缝制设备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正式立项。作为行业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科技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成为推动行业全面开展基础性研究和实施共性技术攻关的重要载体。为了做好项目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水平,协会八届四次理事会上发布了《关于高效节能缝制设备科研项目的实施意见》,向全行业征集有实力承担项目课题的企业或科研机构。何烨介绍,协会计划拿出400万元配套资金,分别用于项目的配套、数字化设计及仿真技术的研究开发平台、质量及可靠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的具体研发工作,切实提升课题承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带动行业整体创新能力提高,引领企业彻底摆脱跟随发展的模式,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实现行业由大变强,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面对世界缝制机械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和竞争日益加剧,行业科技的发展还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市场日益提高的多样化需求,科技创新能力及提升速度还滞后于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制约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障碍。

 

  何烨表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型升级、迈出建设缝机强国关键一步的攻坚阶段。协会把科技创新促进工作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科技创新工作将成为协会在“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点的、可持续的工作主线深入下去。行业将按照“十二五”科技开发项目指南的要求,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推动解决关系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基础性问题为着力点,以“高效缝制设备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的实施为载体,带动整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从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的转变和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成创新的转变,为行业的由大变强奠定行业科技支撑的基础。(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