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药企跨界:修行者多,正果者少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8月5日

 “跨界”这个词,能在日化行业兴起,一定意义上来说,是由药企进军日化的风潮引起的。由于药品产业竞争激烈,利润下降,而化妆品门槛低,两者在生产流程的某些程度上又有资源交叉,因此,日化的蛋糕成了药企多元化的第一选择。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云南白药成功了,榜样的力量让众多药企热血沸腾。

在药界领域,论品牌,资格比云南白药老的企业比比皆是;论实力,规模比云南白药大的企业随处可见,所以,大家都很自信,云南白药能做成了,我为什么不能。一时间,药企纷纷把日化战略提升到很高的高度,多数企业抛出了“一体两翼”的战略部署,遗憾的是,修行者多,正果者少,好多年过去了,进军日化的近200家药企中,除了云南白药牙膏之外,多数药企的日化产品,还徘徊在非主流的边缘。

修行是佛教用语,百度百科上的释义是:为了实现自主进化这一目的而主动对自身施加的一系列约束。综观目前进军日化的药企,基本上都是看到了前半部分而忽略了后半部分,也就是说,大家都为了“实现进化的目的”,却忘了“对自身施加约束”,这就是目前药企在日化征程上只见曙光,不见天亮的原因。

把药企进军日化行业,比喻成一种修行,实不为过。修行是一种长期的历练,是一次从无到有的蜕变,需要克服种种的困难才能玉汝于成。对于药企来说,进入日化行业,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历练;但是,从近年来药企进军日化的操作手法来看,急功近利的心态还是过于明显,这是修行的大忌,是导致药企跨界却打不破市场格局的关键原因。

成功修行的先决条件有四个:明信因果、严持戒律、坚固信心、拣择行门。实际上,药企进军日化,要想取得成功,也得在这四个先决条件上下功夫,否则是难以修得正果的。大道至简,最简单的道理就是生命的本真,我们不妨来看看药企修成正果的先决条件。

 

明信因果

修行是一种信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道酬勤,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药企进军日化,有中草药的资源优势,有资金优势,有品牌优势,有技术优势,但是,营销团队和市场网点都是空白的。

目前,很多企业的做法就是,招聘或者挖一个带有资源的操盘手,期望通过操盘手原来的资源,解决企业目前的弱项问题。但是,事实往往都难以如愿,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操盘手换了一个又一个,市场网点却总是不见增加。

相对来说,药企的日化团队,多数都是比较弱的,市场的夯实程度很差,根基也不稳。对行业不熟悉导致药企领导人过份依赖日化操盘手,或者过份相信药品市场所积累的经验主义,而在短时间看不到回报效益之后,又总会将所有原罪归之于操盘手。

药企要想在日化行业站稳脚跟,还是需要回归营销的原点,踏踏实实,做好实际的工作,要明信因果,只有耕耘了,才是实效的。把团队和网点建设好,把市场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才能有希望。

 

严持戒律

药企进军日化,本来是具有诸多优势的。化妆品企业在宣传上,很喜欢用GMP来彰显产品的竞争力,这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中文的意思是“良好作业规范”或是“优良制造标准”。GMP在药企中比较普及,因此,以药企的作业标准来制造化妆品,是对化妆品这个“多质量问题产业”的一种促进,是对产品安全的一种间接承诺。另外,在技术上,不少药企提取的天然植物提取物已被广泛用于药品和化妆品行业,因此,按道理来说,药企生产出来的产品应该比较有质量优势。

而实际上,目前很多药企所推出的日化产品系列,都是由化妆品OEM厂商进行代工,也就是说,在产品安全问题上、质量问题上、功效问题上跟普通的日化产品差别不会太大,在这种情况下,药企产品本来的优势,就变成一种空谈了。

很多药企进军日化行业,其实自身还没有准备好,看到市场上的药企都在涉足日化,就不甘落后,仓促上马,招个操盘手就开始了,而在宣传方面,却还自我标榜着药企的优势。为什么药妆概念这几年一直会被相关部门喊停,就是因为这些产品都不严持戒律,药非药,妆非妆,穿着药妆的外衣,实际上就是普通的化妆品。这也是很多药妆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原因。

为此,成功跨界的药企,肯定已是做好了充份准备,严持戒律,为消费者负责。

 

坚固信心

目前不少药企都把日化产业当成企业发展的一个侧翼,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很重要的,如果少了一个侧翼的话,企业飞起来就没那么快那么稳。但是,实际上很多药企的领导对日化这块,还是不太放心,只是当成一个很小的辅助点来做。

我们可以看到,药企本身的广告量是很大的,像哈药六厂、三精、敬修堂、修正药业等,药品方面的广告在电视上猛轰,但是,其日化产品方面,基本上没有见到有广告出现。因此,市场的开发进程、消费者的培育认知过程都是非常慢的。

修行先修心,需要战胜心魔,稳住心态,咬牙坚持,才能有所收获。很多药企的共同弊病在于,刚开始就心情澎湃,热情高涨,但是,三个月后,发觉效果没出来,马上把心沉到深处,收缩战略,比如昆明圣火、仁和药业、同仁堂等等,可以说都是兵败于成功的前一个晚上。要知道,云南白药牙膏也是烧了几年的钱才开始扭亏为盈的。

 

拣择行门

明信因果、严持戒律、坚固信心是修行必要的助缘,也只有确切了解这些助缘,才能根据自己的机缘和需要,彻底掌握修行的本意,乃至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法门。是魔是道,全凭这一念之间。

渠道的选择,就是药企进军日化的拣择行门,也是药企进军日化的最大迷茫。滇虹康王选择了流通、同仁堂选择了药房、云南白药选择了KA、片仔癀选择了专营店,还有一些产品选择了网销、电视直销等。

云南白药,如果不突破药房模式,把产品做到各大KA卖场,即使成功了,目前肯定销售数字也是有限;可采如果不是过于迷恋超市,失去药房建立起来的专业形象,估计也不会沉沦得这么快;所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拣择适合自己的行门异常重要。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整整6年的市场摸索和洗礼,始终难有建树,2008年销售收入约为2000万元,2009年销售收入不到3000万元。无奈之下,同仁堂药妆项目高层表示,同仁堂药妆产品未来会逐步退出药房渠道,转向商场和超市。问题是,以美白、补水、抗皱、祛痘等功能诉求定位为主的同仁堂产品,在化妆品传统渠道还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么?而有多少药企的日化产品目前正在经受着这样的纠结?

 

由以上因素来看,药企想在日化领域有所建树,确实需要先好好修一修心,这也是为什么药企转战日化,修行者多,正果者少的直接原因。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