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市面上销售的近视治疗仪多达30多种,但按照作用原理划分,可归纳为三大类,现将国内各种近视治疗仪概况按三大类综述如下:
一. 缓解调节类近视治疗仪
1.理论依据:“调节痉挛学说”即近视是由于“看近”太多引起或加重,人眼看近时,双眼会反射性调节,首先引起调节痉挛性近视,以后转变成真性近视。珠海市人民医院眼科卢争鸣
2. 仪器作用方式:眼部穴位按摩、振动,热疗,磁疗,电针灸等,有的加用麝香、薄荷等中药提高使用后的舒适。
3.实验研究:将新生猴子等动物放进40cm直经桶中限制看远而只能“看近”,数月后均发生高度近视,证明看近可引起近视。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切断与看近调节有关的神经后,看近仍然可以引起近视。提示调节痉挛不是引起近视的主要原因。因此近视发病调节学说在近年已基本被否定。
4.临床应用效果:上述以调节学说为原理的近视治疗仪大多有一定的近期改善视力的效果,但是防治近视发生发展的远期效果几乎100%无效。
5.未来展望:由于调节学说已被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否定,此类近视治疗仪属于淘汰型近视仪。但可用于防止眼疲劳或辅助其它类型近视仪使用。
二.提高调节灵敏度类近视治疗仪
1.理论依据:“调节滞后学说”(即调节灵敏度下降学说):人眼长期看近可导致调节灵敏度下降,表现为看近时物像焦点滞后在视网膜后面,造成远视性离焦,可诱导眼轴变长,每长1mm约增加300度近视。而训练提高眼调节灵敏度可防止近视发生、发展。
2. 代表仪器:维视佳近视治疗仪,清华同方视康仪,近视灵敏度远化镜等。
3. 作用方式:利用远-近移动光点吸引眼内晶状体作变厚变薄的晶体操运动。近视灵敏度远化镜还拥有视野操训练防止形觉剥夺,耳部眼穴电针灸剌激通过经络改善眼的功能等作用。
4. 临床实验研究:多项临床研究发现,近视发展较快的学生大多不是调节痉挛而是调节滞后。苏联学者观察每天进行调节训练的大量学生发现,数年后其近视发生率仅为未训练者的1/10 。调节滞后本质上是一种远视性离焦现象(即物像焦点落在眼后),动物试验表明, 远视性离焦可以引起眼轴向后生长变长,每长1mm约增加300度近视。
5.发展趋势:可替代眼保健操预防学生近视发生,并可用于减缓近视发展,特别是减缓400度以上近视发展。
三.远视化离焦类近视治疗仪
1.理论依据:“形觉剥夺”学说及“离焦”学说,即看近时可造成周边视野形觉剥夺及远视性离焦,看得越近,这种剥夺或离焦越严重,可诱发眼内生化改变及眼轴变长,导致近视发生、发展。
2.代表仪器:虚焦远化(离焦)镜,灵敏度远化(离焦)镜,自动移焦远化镜,周边离焦远化镜(蔡司成长乐)等。
3.仪器作用方式:
(1)提供远视或虚拟远视镜:将看近变成看远,从而抵消看近这一近视主要病因;
(2)提供远视化离焦镜:产生正离焦作用,从而阻断近视发病离焦环节而防止近视发生发展;
(3)提供调节灵敏度及视野灵敏度训练:阻断近视发病中的调节滞后离焦环节,及形觉剥夺环节,从而防止近视发生、发展,自动远化(离焦)镜等。
4.动物实验:中山眼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视觉研究所,美国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等对大量恒河猴等近视动物模型研究证实,眼前放置近视化(负)离焦镜片可以引起、加重近视,而放置远视化(正)离焦镜片可阻止近视发生发展。提示远视化离焦镜可防止近视发生发展。
5.临床观察:广州博士研究所,河南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中国学生近视专家组等临床观察大量学生,发现远视化离焦镜(即远化镜)可有效控制30%~87%学生近视发生发展。有效率平均在80%以上。
6.未来展望
远视化离焦镜(即远化镜)是未来控制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主流近视治疗仪,因为:
(1)国内外最权威的近视研究单位:如中山眼科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视觉研究所,美国休士顿大学视光学院等,他们研究近视的主流方向是离焦性近视和形觉剥夺性近视。远视化离焦镜是按照以上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作为研发原理而研制的现代近视控制产品。
(2)学生近视发病“一个原因两个关键环节”理念,也被大量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必将成为未来学生近视控制的指导思想。远视化离焦镜就是针对学生近视发病“一个病因两个关键环节”设计的系列近视控制仪。
(3)临床观察证实,远视化离焦镜可有效控制80%以上近视发生发展。而且使用方便,是在看书学习中或在看电视电脑的娱乐中使用,学生很容易长期坚持而获得良好的远期效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