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阳江五金刀剪产业转型升级十策”:提升技术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18日

  走在11万平方米的宽大厂房里,抬头朝上,你就可以看见一条钢架铁网围成的空中“走廊”,时上时下,时左时右。伴随着滑轮的滚动,一个个悬挂在吊钩上的产品部件,源源不断地流向前方……这条总长7.2公里的“走廊”,就是市新力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装配的燃气烤炉流水生产线。

  把日历倒翻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或者更早时候,阳江五金刀剪企业,在简陋的小作坊内,凭着几台机器、三两个工人,敲打出来的产品也能卖到国外,并且还能赚到一些钱。时代变了,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也把阳江五金刀剪业推到了十字路口。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五金刀剪产业如果不改走新路,增加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可能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清醒地认识到,阳江五金刀剪业要突破瓶颈,拓出发展的新天地,唯有提升技术。除此之外,别无他择。

  跟踪新技术,采用新工艺

  信息化时代,给阳江五金刀剪业的技术升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便利。不管是做什么产品,只要他有足够的敏感,他都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行业技术信息。

  让人高兴的是,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就活跃着这么一批嗅觉灵敏的企业家。他们及时跟踪国际国内五金刀剪生产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引进、吸收、消化,甚至进行再创新,优化生产和管理。

  制造五金产品,少不了金属焊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阳东金恒实业有限公司、新力公司等好多家五金刀剪企业引进了由电脑操控的机械手焊接技术。

  金恒公司新建了一个机械手焊接车间,20多台“机器人”是这里的主角。金恒生产汽车配件物流货箱和户外狩猎工具产品。这两种金属制品,焊接点很多,而且对焊接的质量要求很高,机械手正好派上大用场。记者在车间看到,工人将一根根裁切好的空心钢条,固定在焊接台上。启动开关,机械手伸展出灵巧的“手臂”,或上或下,左右腾挪,焊花飞溅,短短2分钟,焊接完工。接着,又开始下一轮焊接。

  金恒公司的常务厂长李永基介绍说,“机器人”的硬件是买来的,但软件是他们自己研发的,不同的产品,可以配上不同的软件,用起来很方便。即使是和最熟练的电焊工相比,机械手的工作效率也更高,质量上更有保证。用于出口的狩猎工具产品,要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焊接点必须非常牢固。以往用人工焊接,焊接的质量往往受工人技术水平和工作态度的影响,可能出现漏焊、虚焊等现象。但机械手是电脑程序来操控的,要它焊哪里,就焊哪里;要它焊到什么程度,就能焊到什么程度,不会出现偏差。

  做刀剪产品,热处理是关键工艺之一。热处理工艺和效果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回火后刀具的性能,决定刀刃能否保持持久的锋利效果和拥有强抗腐蚀能力。这几年,阳江有十八子、三兄刀具有限公司、佰伦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刀剪企业采用了真空热处理技术。这种新工艺,可以使产品达到不变形、光亮、硬度和金相组织均匀等效果。

  佰伦总经理谭中明总结说,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池塘里,会荡起一圈圈波纹,新技术、新工艺也会产生“涟漪效应”。每引进一项重要的技术成果,往往会在行业内扩散,让更多人受益,甚至可使整个行业在某些方面上一级台阶。

  多年做剪刀生产的新毅剪刀有限公司,去年花费重金添置了一台自动开料机。公司董事长吴新说,采用新工艺后,原材料的利用率从平时的65%左右提高到76%以上,负责开料的工人数量减少了一半,而企业产值仍维持在原有水平。

  向自动化要效率要效益

  说起日趋明显的招工难、留人难,阳江五金刀剪行业的人体会最深。厂门口摆张桌子,贴张红纸,过来打听的人也有,但最后走进厂门的人不多。一家企业的老总说,现在不是愁没单,而是怕大单、怕急单,厂里人手不足,赶不出货。

  长期以来,阳江五金刀剪业依赖人工,就行业整体而言,最多算是半手工、半机械化。有业内人士甚至说,只能算是七成手工、三成机械化。针对人力资源紧缺、人工成本日升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五金刀剪企业调整思路,着力提高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重点工序、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水平,向自动化要效率、要效益。

  在这方面,新力公司又是先行一步。这家企业的主打产品有两项:一项是不锈钢离心泵,一项是用于外销的燃气烤炉。尤其是后者,客户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而且工序要比一般的五金制品繁杂。前几年开始,借鉴汽车、摩托车装配生产线的设计思路,结合五金产品生产的实际,新力公司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研发出一条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串联起来的流水生产线。从钢片裁剪、炉壳冲压、炉体焊接,到炉身喷涂,前几道工序围绕流水生产线展开,总装、包装环节全部在线上完成。历经数年的开发,到2009年,全长7.2公里的流水线全部配套完成建设,新力烤炉也进入了自动化生产的轨道,效率效益倍增。

  新力公司副总经理曾海峰深有体会地说,自动化生产好处多多:减少了人工的使用量,加强了员工的劳动保护,稳定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劳动生产率。这几年,新力的员工数量没有多少变动,但产品总销售额从2006年的2亿多元,上升到2010年的近8亿元。讲烤炉的产量,如果生产线开足马力,一天一般能做到7500—7600台,去年的最高日产纪录曾突破8000台,这样高效率的生产线,在阳江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不少企业也想提高自动化水平,但有两方面的顾虑:一是五金刀剪生产是否适合搞自动化?二是搞自动化投入这么大,合不合算?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的佰伦总经理谭中明回应说,只要是定型的、大批量的产品,其实都适合自动化生产,这在技术上不存在大的问题。今年佰伦在刀剪的冲压环节采用了自动化设备,效果很好。谭中明算了一笔成本账:搞自动冲压,对钢板的质量要求更高,单价会贵一点;但机器搞冲压,材料利用率更高,一增一减,基本可以补回来。买设备要花钱,但可以节省人力成本。一台十多万元的自动冲压机,至少可顶8个工人,当然是用机器合算。他进而说,很多自动化设备,刀剪行业可以通用,大家彼此共享,不必重复投资,还能省更多的钱。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阳江五金刀剪要真正在国内外市场站立潮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拿出自己的“秘密武器”。

  市科工信局的负责同志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信息,不少骨干企业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力求在一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阳江五金刀剪行业申请注册的专利数量一年比一年多,科技含量一年比一年高,这就是一个证明。

  国家权威自然科学杂志《应用激光》2011年第三期,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激光技术在刀具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佰伦公司总经理谭中明是作者之一。一把刀,刀口角的大小,决定了它的锋利度和锋利的保持度,而不同用途、材料的刀具,又有不同大小角度的刀口,如菜刀一般为50°、水果刀为30°。尤其是陶瓷刀,对刀口角的要求更为精确。而刀具行业目前的情况是,开刃多为手工操作,刀口角度的大小,由工人凭直觉和经验来控制,这就难免出现刀口角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就成了次品。要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人安全,必须解决成品刀具刀口角的检测问题。谭中明与广东海洋大学专家等联合攻关,将激光技术用于菜刀、水果刀刀刃角度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为确保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工人人身安全,上了一道科学、牢靠的保险。这种技术,在整个刀剪行业都具备推广价值。

  广东康力日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厨房用瓜果蔬菜刨产品,看似简单,实则是这家企业自主创新的结晶。历经数年的攻关,康力发明并掌握了刨片的错位双面蚀刻加工技术,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产品利润空间比原有产品增大3倍以上。该项技术,在国内外分别申请了发明专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康力方面提供的数据,该公司到2010年底已拥有国家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外观设计专利49项。致力自主创新,让康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