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缝制设备市场经历了从阳春三月到数九寒天的销售淡季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7月8日

 

  从阳春三月到数九寒天,突如其来的反差让很多经销商措手不及。

 

  2011年4月底,北京缝制设备商贸企业主要集中地——大兴区南小街。

 

  临近中午,沿街几十家缝制设备商贸企业门前依旧冷冷清清,少人问津。一些经销商干脆在店门口摆上桌子玩起了扑克。

 

  “连续3周了,几乎天天都是这个样子,除了偶尔有来购买零散设备和零配件的客户外,每家店都没什么生意。”北京中缝国联服装设备公司的程经理显得有些无奈,在中缝国联的设备展厅里,各种机型的产品摆放得满满当当,不少设备的台板上已经落上了灰尘。

 

  “3月31号,来店里买设备、租设备的客户还一如既往的爆满,排队签单,等待提货的人挤满了展厅。谁能想到4月忽然就没人了,5月份比4月份还要严重,很多小的店面干脆关门停业了”。程经理说他特别留意了一下周围的商铺,发现大家都陷入了同样的困境。原来的客户就像平地消失了似的,很多店面两个月连一笔单子都没接到。

 

  在北京另一处缝制设备集中区域——大兴区和义西里,主做零部件销售的蔡杰飞缝纫机配件城总经理蔡杰飞同样感到了压力。

 

  “这两个月,配件城的销售同比至少下滑20%,而且下降趋势还在延续。很多二批商的订单量也在持续减少,一季度我们配送时都要用厢式货车,高峰时一个地方要好几辆车同时送,而现在只用一辆小面包就足够好几家的发货量了。”蔡杰飞说,“附近做整机经销的商铺生意也开始下滑,客流量明显不如以前。大家纷纷猜测,国内缝制设备市场是不是已经站上了由热转冷的拐点。”

 

  现象:销量滑坡并非个例

 

  不仅仅是北京,记者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主要市场骨干经销商处了解到的信息,进一步印证了市场的变化:

 

  浙江杭州海城服装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屠叶根直言,海诚4月份的销量迅速下滑,同比上个月降幅达40%左右,5月份有所反弹,但幅度不大。

 

  福建福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宏楠表示,目前福建缝制设备市场出现下行趋势,各商贸企业销售额同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规模以上的经销商下滑幅度相对小一些。

 

  据广东东莞祥兴针车有限公司、中山华阳服装设备有限公司的消息,两家经销商的销量也都陆续出现了20%左右的下降。

 

  江苏苏诚董事长张继辉表示,苏南市场出现大范围萎缩,设备销售面临瓶颈,5月份开始集中爆发。

 

  江苏金坛弘顺总经理胡宏梁总结说,“已经预料到今年市场会出现下降,但是没有想到变动如此迅速,下滑幅度这么大,对比这两个月和之前的销量,用急转直下来形容都不为过。”

 

  市场:内外交加引发变动

 

  那么,一直旺销的国内缝制设备市场为何会出现这样变动?下游客户的订单究竟到哪儿去了?

 

  作为缝制设备经销商的胡洪梁,同时在江苏经营着几家服装厂。他告诉记者,从4月份开始,服装企业面辅料、人工成本上涨的压力开始显现,订单利润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平衡被打破,“随着成本的上涨,加上订单公司的压价,有利润的单子越来越少,很多订单不仅无利可图,甚至还要赔钱生产,使得服企不敢接单,造成企业开工不足,自然对缝制设备的需求也就水降船落”。

 

  湖北李宁工业园动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伟涛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二季度接单量并不乐观,预计全年的订单量同比将缩水20%以上,就目前的开工情况来看,原定的缝制设备采购计划可能需要放缓。

 

  除订单减少对设备采购的影响外,一年多来服装企业对缝制设备的持续购进,已让为数众多的服企基本完成了更新、换代,现有设备已经足够应对日常生产所需,部分服企甚至出现了新购设备的库存和闲置,短时间内将很难再出现量化的需求。屠叶根介绍说,在杭州地区,不少服企的设备闲置率已经超过了30%。

 

  同时,从2009年市场回暖开始,因用工缺口等原因导致产能不足的大中型服企将自有订单进行了大量外包,由此催生了一大批作坊式的小型服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这些小企业产生的设备需求,又对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重了缝制设备供不应求的局面。然而,随着订单业务的减少,大中型企业全面舍弃了订单外包业务,广东、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区域的小型服企大量倒闭,很多新购设备使用未满一年就被折旧后廉价出售,这些“二手新设备”集中流入市场,对各经销商的销售,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些外部因素,同样对缝制设备的销量产生了冲击。作为北京服装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大兴区某服装加工点的一场大火,将服装企业、大型服装批零市场推向风口浪尖,持续不断的消防整改、排查,影响了正常的服装生产、销售,很多服企因此撤销了设备订单。而在东南沿海、以及中西部的部分地区,因当地供电紧张,服企被动的压缩产能,延长工期,也促使一些有需求的企业放弃了设备的购买计划。

 

  此外,据部分经销商反映,迫于中国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上海等东南沿海城市的部分外贸订单被分流到了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加剧了国内服企的接单难度,进一步影响到了下游的设备市场。

 

  内外因素夹击之下,“供不应求”一年多的国内缝制设备市场迅速冷了下来,一位不愿具名的经销商悲观的表示,现在的市场很像09年初的情况,茫然的看不到希望。

 预测:市场将回归正常通道

 

  终端销售受阻,同样对生产企业造成了影响,部分骨干企业证实,近两个月来,国内市场确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很多整机企业,包括日本重机在河北廊坊的生产基地,都在出现了产品的库存积压,与之前的供不应求形成了鲜明反差。

 

  对本次变化,国内主要整机企业给出了较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西安标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寅分析说,今年以来,内需市场,也就是服装企业在持续不断的设备购进后,有效的需求量明显减少。4月份之后,各地服企纷纷出现订单下降、设备空闲的情况,引发了缝制设备销售的下滑,这恰恰是行业市场供需规律浮出水面时的具体表现。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仁舜也认为,当前的变动是在供需关系趋于稳定后,市场自我调节的正常结果,预计在未来的二、三季度,行业将进入常态的运行轨道,也就是进入到俗称的“淡季”。

 

  浙江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卫星表示,国内市场在出现的销量下降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相较于一年多来缝制设备市场呈现的非理性的持续热销,当前的市场则显得更为真实,也更能反映出下游服装企业客观的需求情况,有利于生产企业摸清市场脉络,真正做到根据市场需求实时调整生产节奏。

 

  三家企业的负责人均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了国内市场的变动,并第一时间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在改变销售策略的同时,将销售重心从国内转向了国外。

 

  朱寅表示,由于危机后整机企业产能恢复普遍较缓,而且大家一直将重心放在国内,导致出口市场的需求缺口始终未得到有效缓解。在内需市场下滑时,外贸市场仍将呈现出一段时间相对稳定的态势,预计外国主要市场会成为接下来国内设备销售的主攻方向。

 

  应对:直面问题,理性对待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指出,当前部分市场缝制设备销量的下降,是市场调节的正常体现,仅凭国内经销商的销售表现就判断市场出现拐点,是片面的,也是欠缺说服力的。

 

  何理事长强调,市场变化由市场规律、供求关系决定,面对变化,行业企业要审时度势,摸清市场脉搏,对未来走势做出预判,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整。而且,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从销售终端传导到生产企业需要一定的周期,行业企业可以利用好这一时间差,早作准备,理性应对。

 

  在采访中,经销商们普遍认为,越是市场波动时期,越是需要做好服务:要转变经营观念,将自身定位从单纯“卖设备、修设备”转变为“整体服务运营商”,利用信息化等技术手段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帮助;要更深入的参与到客户的生产过程中去,对客户的工艺流程、设备的挖潜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的频率和强度,第一时间掌握客户的需求,并迅速做出反应。通过上述举措,经销商希望能够稳定现有的客户资源,以帮助企业顺利地完成从热销到平稳的过度。

 

  此外,多数受访企业明确表示,当市场趋于平稳时,市场秩序的稳定将成为焦点问题,怎样合理、公平、有序地利用和开发市场资源,维护来之不易的健康竞争环境,不仅是主干生产企业、经销商的任务,更需要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更有经销商指出,部分生产企业在本轮非常态高速运行时期,单方面追求产出而舍弃质量底线,在市场回归正常之后,很多被忽视、隐藏的问题将暴露出来,如何消除、减少这些产品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成为考验整机、经销商企业的首要课题。(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