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五大洲的民族乐器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千龙网北京6月8日讯(记者 惠晴) 国家大剧院的北水下廊道多了一个“五彩乐器世界”。“器·乐——东方乐器博物馆藏世界民族乐器特展”今天下午揭幕,古印尼的“甘美兰”、泰国的鳄鱼琴、爱尔兰的巴朗鼓、俄罗斯的巴拉莱卡等来自世界五大洲几十个国家和民族的近200件乐器首次亮相北京。
“器·乐——东方乐器博物馆藏世界民族乐器特展”是由国家大剧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共同举办的,近两百件乐器展品均精选自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收藏的500余件(套)乐器。展览共分为七个板块,分别是非洲之魂、东方雅韵、美洲之歌、欧洲之乐、凤尾竹下、东方奇葩及雪域高原,出展乐器形式多样,地域色彩浓厚。韩国的伽椰琴、牙琴、玄琴,日本的尺八,泰国围锣、越南竹琴、缅甸弯琴以及富有印第安特色的排箫、澳大利亚土著族的迪杰里杜等,都是首次亮相北京。其中,来自韩国的杖鼓、泰国的鳄鱼琴、非洲的科拉琴将被永久性地留在国家大剧院收藏展出。
展厅中的乐器,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印度尼西亚金碧辉煌大气磅礴的“甘美兰”。甘美兰是有多种规模和功能的器乐合奏,约在15世纪时形成,用于与国家典礼、宗教仪式及戏剧相关的场合。在被称为千岛之国的印尼爪哇岛上曾有超过两万个甘美兰乐队。甘美兰乐队的乐器种类很多,有演奏旋律的敲击乐器铜片琴、铜排琴、罐锣、编锣、大悬锣等,节奏打击乐器肯当鼓,管乐器苏灵笛,弦乐器热巴布等。甘美兰虽然有乐谱,但乐师们通常凭记忆或即兴演奏。演奏甘美兰是一种约束自己的方式,同中国礼乐的教化作用一样,在精神和行为举止上都必须合乎人的内在美。它要求大家在合作中进行默契的配合,时刻克制自我,不能有炫耀技巧,凌驾集体的思想。被赋予道德的寓意,这也是甘美兰得以兴盛的原因之一。
据悉,展览期间,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还将在国家大剧院资料中心举办两场与乐器相关的讲座,讲述乐器历史、文化的故事:6月8日,赵维平《亚洲音乐的历史流动》;6月26日,萧梅《宝剑赠烈士,藏琴遗知音——博物馆收藏品中的故事》。
国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展览从6月8日开始,到7月1日结束,国家大剧院参观票仅为40元/人(国家大剧院官方预定30元/人),参观票可参观本展览。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