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刘升平:我国节能灯产品质量及政府推广情况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23日

  近期,多家媒体在报道一则消息:“北京近半数节能灯质量不过关”,“知名品牌雷士照明节能灯被召回”。此消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中国照明电器协会秘书长刘升平对此撰文进行阐述。

  关于北京市消协对节能灯产品“比对”情况

  2010年下半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在北京市的健翔桥等建材市场中抽取了33家厂商的53个节能灯产品,委托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进行相关厂商的节能灯产品质量的“比对”,其结果分为六档,按照“★”数的多少进行评价,最好的企业产品评价为5个★,最差的评价为“差”(没有★)。53个样品中有27个符合,占样品总数的50.94 %。

  不符合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互换性(7.6 %不符合)、电流谐波(20.8 %不符合)、灯功率(30 %不符合)、初始光效(24.4%不符合)。33家企业中,仅有12家企业的节能灯年产量在1000万支以上,64 %以上为规模小、知名度差的小厂;有的甚至只是商家委托加工的品牌,如某工贸公司的“省 给你省”牌等。在产品质量不符合的名单中,也出现了个别的品牌企业,主要是由于初始光效未达到标称的能效1级,及灯功率实测值高于标称值等问题。

  此次北京市消协发布的北京市场产品质量“比对”结果,33家厂商中有12家企业年产量在1000万支以上,在这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不符合的比例为11.8 %,而小型企业不符合的比例高达88.2 %。反映了市场混乱,小厂杂牌灯质量问题严重,容易使消费者良莠难辨。有关此次北京市场中的节能灯产品“比对”结果,北京市消协曾于去年12月召开企业通报会,并于今年2月函告相关厂商。由于各种原因,近期又引发了关于节能灯质量及市场发展的一些热议。

  关于我国节能灯产品质量及政府推广情况

  2007年,国际社会提出了逐步淘汰高耗能的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各国普遍看好的替代产品是紧凑型荧光灯(又称节能灯)。其特点是:比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节电60~80 %,寿命是白炽灯的6~8倍,产品的性价比和照明的舒适度良好;不足是属含汞电光源产品,若不注意处理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在此背景下,各国节能灯销量大增,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间,世界17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采购的节能灯总量达到了73.1亿支,比前一个三年增长了46.2 %。

  2010年,在我国采购节能灯最多的国家和地区是:

  ① 美国 4.92亿支、 5.42亿美元;

  ② 巴西 2.74亿支、 2.59亿美元;

  ③ 印尼 1.79亿支、 1.6 亿美元;

  ④ 俄罗斯 1.31亿支、 1.39 亿美元;

  ⑤ 阿联酋 1.12亿支、 0.86 亿美元。

  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欧盟在进口节能灯时提出了单支节能灯的汞含量在5 mg以下,后将降至3.5 mg以下。

  长期以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国和出口国,70 % 的节能灯出口海外,中国制造的节能灯占到了国际市场总量的80 %以上。由于国际市场的产品价位好,回款快、销售成本相对较低;而国内市场受降低质量要求、过分追求低价竞争,市场运营不规范、销售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一段时间内,国内大中型企业的节能灯产品大量出口海外,许多性能良好、质量稳定的高效照明产品在内销市场难以寻觅。而国内市场见到的则多是小厂、杂牌、质量不稳定的节能灯产品。有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不满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

  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启动了“财政补贴 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项目。三年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城乡,推广使用了包括荧光灯和HID灯在内的各类高效照明产品3.6亿支,可节约照明用电75亿千瓦/时,减少CO2的排放660万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有效的引导了国内市场消费

  过去国内许多消费者有过使用劣质节能灯的经历,因此认为购买节能灯是节电不节钱,还不如使用白炽灯图个省钱便宜。即便是想买好灯的消费者,也由于国内市场鱼龙混杂,品牌难辨,只好去买价格偏高的进口品牌(如飞利浦、欧司朗、松下等)产品。

  国家实施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项目以来,由于是在获得节能认证、CCC认证和能效标识的企业中,采用招投标的方法筛选品牌产品,同时售后还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保障,使消费者在低于市场价格30~50 % 的价位上买到了性能良好的节能灯产品,推广示范作用明显。坚定了老百姓对节能产品的消费信心,有效的引导了国内节能照明产品的市场消费。

  2、有力的推动了照明市场的产品结构调整

  长期以来,中国是白炽灯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全国有100余家灯泡厂的几十万名员工从事白炽灯产品生产。2007年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年产量最高时达到了创纪录的45.25亿只。上世纪末,国家实施了绿色照明的一期、二期工程后,2009年又启动了“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的绿色照明三期工程。绿照三期并非是前两期的简单重复,而是更侧重节能环保,鼓励企业在生产高效照明产品同时,实施清洁生产,做好环境保护。近年来,白炽灯企业在停止新的投入情况下,总产量在明显减少,许多厂商加大了企业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荧光灯与白炽灯的比例由10年前的1:3.7上升到1:0.6,节能照明产品的比重在快速增加。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的技术性能有明显提高。

  三年来,在国家实施的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过程中,不断加大对产品制造和市场推广过程中的环保要求力度。2008年推广产品招标中,技术要求重点关注的是产品的使用寿命等性能指标,未对节能灯的汞含量及废旧含汞光源回收提出要求。2009年招标中,除了对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外,增加了对产品汞含量及废旧灯管回收处理方案的评价,明确了对于单支含汞量≤5mg的产品,根据汞含量多少分别计分。2010年招标中进一步明确要求,中标产品必须使用不易挥发的固汞(或汞包),且汞含量要低于5mg,对汞含量≤3.5mg的予以鼓励;同时对有回收处理能力,且回收量在推广总量中占10~30 % 的中标企业分别计分评价。2011年的推广产品招标文件中,又重点要求了使用固汞(或汞包),且汞含量的最低要求要低于3.5mg,同时对于含汞光源的回收处理及清洁生产,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方案评价指标。

  逐年提高的政府推广要求,有效的引导和激励了节能光源制造商。加大了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推动了我国节能电光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3、节能照明产品的总体水平明显提高

  节能灯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节能电光源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国内技术工人队伍庞大,灯用原材料、元器件配套齐全,特别是稀土及钨钼等主要原材料资源优势明显,因此中国制造的节能灯在技术和价格等方面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优势和垄断地位。

  近年来,在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节能灯制造水平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水平、产品技术、生产规模以及品牌效应都有长足进步。节能灯产品的寿命由6000小时提高到10000小时以上,显色指数由60上升到80以上,汞含量由每支5mg降至1~2 mg,灯的功率有3W~200W以上产品,使规格多样化;由于使用了贴片和插件设备生产,电子镇流器更加小型化,调光、频繁开关等产品性能也有明显改善。在减少节能灯汞含量及废旧灯管回收处理等方面,随着固汞和低汞技术的成熟,以及材料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节能灯市场及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的效果明显。特别是目前节能灯每瓦约为1~2元人民币(仅为LED产品的1/10左右),仍然是具有良好性能和价格比的节能照明产品。

  4、大中型企业发展代表了行业发展的主流

  由于国内外的市场热,带来了一些地区的盲目投资,出现了许多小厂、杂牌、质量低劣的产品,使得消费者良莠难辨,影响了节能灯市场形象。

  今年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0年节能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抽查了109家企业的133批样品,合格的企业数量42家,合格样品58批。抽样企业的合格率为38.5 %,抽样产品的合格率为43.6 %。可见国内市场鱼龙混杂,小厂劣质灯问题严重,给消费市场造成了混乱。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在这109家企业中,年产量在1000万支以上的企业仅有25家;而42家合格企业的产销量占到了全行业节能灯总量的81.6 %,节能灯行业总体水平是好的。

  三年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实施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优选企业、优选产品,通过多方努力实现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达到既为国家和社会节约能源,又对消费者负责把好产品质量关的目的。去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中标企业的情况是:

  28家节能灯中标企业的年产量共计24.52亿支,约占行业同类产品总量的60 %;

  17家双端荧光灯(及支架)中标企业的年产量共计9.65亿支,约占行业同类产品总量的 63.4 %;

  6家高压钠灯中标企业的年产量共计1892万支,约占行业同类产品总量的 34.8 %。

  由此可以看出了入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

  5、中国政府的推广项目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中国政府采用财政补贴方法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产生了积极的一定的示范效应和积极影响。据悉:

  2009年~2010年,委内瑞拉政府出资(国有电力公司支付)免费在本国派送5000万支节能灯,此项目已全部完成。计划2011年再推2亿支节能灯产品。

  2010年,孟加拉国政府利用世界银行的资金,免费在国内推广1000万支节能灯,此项目已完成。2011年计划再推2000万支,目前招投标活动已结束。

  2010年,巴基斯坦政府利用亚洲发展银行资金,在国内推广使用1000万支节能灯,此项目由于去年水灾被延后至今年实施。

  2011年,墨西哥政府出资,在国内推广使用2000万支节能灯,招投标活动已经结束。

  2011年,埃塞俄比亚政府出资,在国内推广使用500万支节能灯,招投标活动已经结束。

  以上各国推广项目中,中标企业均为中国知名的节能灯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