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青岛:围绕7+5产业统筹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13日

  目前,青岛市初步形成了“突出产业集群,龙头示范带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环境服务”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之路。

  领导重视、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是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工作,市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此项工作;《青岛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把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作为重点内容,并明确具体工程、任务、政策措施,为“十二五”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与品牌经济、品牌城市交相辉映。品牌产品带动品牌企业进而带动品牌经济发展,到目前,全市培育中国名牌68个、山东名牌272个、青岛名牌401个,品牌经济总量占工业的比重接近50%。品牌大企业的两化融合带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动了产业集群两化融合的发展,支撑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两化融合与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相契合。青岛市家电电子、石化化工、汽车机车、船舶海洋工程、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钢铁等7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5%。推进这些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使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青岛市还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5个新兴产业,形成了“7+5”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发展格局。

  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对产业集群两化融合带动作用。在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逐步看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这些企业一把手认识到位,企业的信息化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企业人力、财力都有充分的投入。在“7+5”产业集群中,以海尔、海信、青啤、红领、青纺联、南车四方、宏大纺机、软控股份、青岛碱业、北船重工等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带动了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集群两化融合水平。

  围绕“7+5”产业,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逐步走向深入。

  着力推进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围绕“7+5”产业,重点以信息化增强研发设计能力,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升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

  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园区两化融合工作。即将出台《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工业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工作意见》以及《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推进青岛龙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创建新型产业集聚示范园区,巩固提升现有的国家和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水平,推进园区的信息、研发、人才、质量、标准、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园区。

  着力推进两化融合促节能减排工作。从“7+5”产业选择1~2个细分行业开展两化融合促节能减排试点,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组织关键、共性节能减排软硬件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培育试点示范企业5~10家,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和渗透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节能减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