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科技进步促进云南蔗糖产业发展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5月6日

  实践探索

  甘蔗糖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食糖生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云南依托丰富的热区土地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和糖料加工,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期间,云南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450万亩,甘蔗和食糖产量位居全国第二。全省食糖产量、企业效益、蔗农收入、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年均产糖200万吨,蔗糖产业工农业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制糖工业实现利税30亿元,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烟草的第二大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

  国内外市场环境十分有利于我省甘蔗糖业发展

  食糖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目前,世界上生产白糖的原料主要有甘蔗和甜菜两种,甘蔗糖与甜菜糖的比例约为7∶3。近10年来,全球食糖消费量基本以2%的速度稳步扩大,2008/2009年,全球食糖需求缺口达900万吨,由于主要出口国出口量萎缩,全球人均食糖量增加,全球食糖供不应求的局面仍将持续。我国是世界第三大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在我国,食糖产量的90%以上由甘蔗糖料进行加工生产。2009/2010年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2450万亩,其中甘蔗种植面积2200万亩,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区)种植2100余万亩;全国产糖1073.8万吨,其中甘蔗糖产糖量达1013.8万吨,占全国蔗糖产量的95%,甜菜糖仅60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消费方式变化和消费者人口结构变迁,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持续、快速、刚性增长。目前,我国的年人均食糖消费已达到10公斤以上,食糖消费形成年增6.2%的长期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食糖消费将接近2000万吨。

  提高我省蔗糖综合生产力关键是依靠产业科技进步

  面对我国食糖消费不断增加的形势,国家食糖安全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糖与粮、棉、油一起列为大宗农产品。农业部根据我国食糖消费发展的形势作出部署,即稳定发展糖料生产,坚持优势区域发展战略,统筹甘蔗与甜菜协调发展,加大“双高”品种、生产机械化和综合利用的开发力度,适当增加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切实保障食糖有效供给。力争到2015年,全国糖料种植面积稳定在2900万亩,总产量1.385亿吨,其中甘蔗2600万亩,产量1.3亿吨;甜菜300万亩,产量850万吨;食糖产量达到1700万吨左右。

  云南是我国热区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全省热区资源面积8.11万平方公里,发展甘蔗生产条件良好。近年来,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热区面积作物竞争十分激烈。据国土资源部门调查,我省保有耕地面积为9000余万亩,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常年已近7000万亩,从全省耕地状况看,甘蔗糖料种植在面积潜力上已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省甘蔗种植面积仅增加50余万亩。

  然而,从全省来看,甘蔗科技促进产业发展潜力还很大。目前,云南甘蔗平均亩产为4.5吨,在近80%的旱地蔗区亩产仅为3.5吨,甘蔗糖分14.8%,甘蔗单产和糖分还有很大潜力。如按我省450万亩甘蔗测算,“十二五”期间,进行一次全面的甘蔗品种改良,并实现良种良法技术配套,我省的亩单产有望从目前的4.5吨提高到5.5吨,全省即可增产糖料450万吨,增加蔗糖产量56万吨;甘蔗含糖分提高1个百分点,全省又可增加蔗糖产量21万吨,两项合计可望增产食糖77万吨,蔗糖产值可增加54亿元,相当于按目前生产水平扩大种植150万亩甘蔗面积的食糖增加量。

  云南甘蔗科技进步的突破口

  “十二五”期间,我省甘蔗产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集约、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建立现代蔗糖产业基地为目标,建立相应的科技支撑体系,提高糖料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加大甘蔗品种改良更新力度,实现我省第五次品种改良更新。目前,我省主要种植的新台糖22号、新台糖16号、粤糖93/159、闽糖69/421等品种占400余万亩左右,这些品种长期种植,已呈现逐年退化之势。近年来,通过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选育和引进,已形成一批有潜力、有望取得突破的新品种,其中云蔗99—91、03—258、粤糖60号、粤糖00—236等新品种增产增糖显著,已具备了替代目前大面积当家品种的实力。

  二是配套推广应用高产种植技术。根据我省甘蔗生产条件,大力推广应用八大甘蔗增产增糖技术。其中,以温水脱毒为主的健康种苗技术,我省已具备年产万吨蔗种的推广能力;测土配方为主的甘蔗复合肥施用技术,已在全省各地推广;以高效低毒农药、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已在滇西南地区进行病虫有效防控;以蔗园间套马铃薯、大豆为主的增效技术,我省每年推广面积已达28万亩;以蔗梢饲养肉牛、奶水牛、过腹还田、发展沼气的循环经济技术,已在德宏、西双版纳等地推广应用;以蔗叶还田为主的少耕种植技术,全省已示范46万亩;以可降解地膜、除草地膜为主的科技物资技术,已推广52万亩;以原料高效管理系统为主的甘蔗信息技术,正在部分糖厂试点运用。

  三是加强甘蔗生产机械化应用。我省甘蔗生产成本高、规模经营小的问题突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已推广机耕面积74万亩。要在目前已成熟的甘蔗整地、开沟、培土施肥、植保的基础上,突破甘蔗收获机械关。“十二五”期间,我省50%的蔗区耕地上,争取实现甘蔗生产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四是大力发展甘蔗糖业循环经济,增加蔗糖产量附加值。以甘蔗和制糖两条主线,实施蔗糖产业循环经济开发,支持以蔗梢青贮或氨化处理提供饲料发展畜牧业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开发模式,支持以蔗糖副产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开发模式,研究开发利用废糖蜜生产燃料酒精的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以EM+氧化塘、制糖副产物滤泥、酒精废醪液、锅炉灰渣配方关键元素开发生产甘蔗有机肥技术,形成“甘蔗—机制白砂糖—蔗渣—蔗渣浆—纸”、“甘蔗—蔗渣—木糖”、“甘蔗—机制白砂糖—糖蜜—酒精(或酵母)”、“甘蔗—滤泥—复合肥”和“酒精废醪液—液态肥”等高效、稳定的多门类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动传统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规模效益,获取高附加值,走新型蔗糖工农业发展道路,推动产业上新台阶,显著增加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系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