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淘汰半数乳企能否重塑乳业公信力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1年4月14日

  全国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已尘埃落定。在政府此次对整个乳业的大清洗中,仅有半数企业过关。尽管此举有利于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保障乳制品安全,但人们不禁担心如此高比例的淘汰率是否会引发整个乳业的震荡,能否重新树立乳业的公信力。

  在此次整顿中,乳制品大企业成为了最大赢家,在众多小企业因未能达标而惨遭淘汰之际,小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无疑要被蒙牛、伊利、光明、飞鹤等大品牌企业填补,这是大企业乐于见到的,但淘汰后的产能如何利用,似乎更值得关注。由于被淘汰的小企业生产设备落后,又无力承担高额产业升级成本,因而企业转型生产乳制品饮料等,成为了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瘦肉精地下产业链曝光 一公斤瘦肉精非法获利可达万元 重金属污染侵蚀中国

  俄罗斯拟引进中国高铁技术 染色馒头续:安全检测沦为形式 中国中药企业无一通过欧盟注册 高清:利比亚战火中的免费午餐 李长安:房产商下一个奶酪在哪里 和讯网新闻中心诚聘编辑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大企业可以借机整合小企业,扩大规模。但事实是当前的产能是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并不需要通过购买这些小企业的设备增加产能。不过,在淘汰这一批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在对奶源的整合上,会更加容易。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则认为,由于“过关”的企业占据了国内乳业市场约95%的份额,因此,此次整改对整个乳业影响相对不大。

  不过,在小企业面临生死大考之际,大企业需要面对的则是如何恢复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有媒体报道称,在一次调查中,有七成消费者仍不愿意购买国产奶粉,这不禁让国产乳业颇显尴尬。

  事实上,乳制品行业长期存在的企业盲目扩张、奶源争夺乱象,是原奶质量无法保证的重要原因。当前国产大型奶粉企业所处的境地,实际上是处在“如履薄冰、容不得一点儿差错”的状态。进行乳制品行业审查清理及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把一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拒之门外,不仅让国产奶粉制造业变干净,也会进一步提升国产奶粉品牌的集中度。

  但挽回消费者信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此次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尽管这砍掉了众多小企业,可是国内乳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存在,比如,产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加工能力过剩,奶源问题。

  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认为,对企业而言,首先,应加大上游牧场的建设力度,提高产业自动化程度,完善检测指标,加大检测力度,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其次,乳业在提高自身产品安全的同时,应利用媒体宣传、邀请参观、网上平台交流等方式向公众展示企业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果,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最后,乳品企业应该抱团作战,规范行业环境,避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