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大发展和大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缝机工业推进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迈出建设缝机产业强国关键之步的攻坚阶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3月18日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八届六次理事会在江苏吴江召开,会议将2011年确定为“行业质量赶超年”,并发布了《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用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平稳增长、质量为先”的总体发展思路,为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国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
●回顾“十一五”
六大成就奠定发展基础
作为服装、箱包等产业的上游行业,缝制机械行业同样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密切相关。“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历经波澜,前两年保持持续壮大的较快发展势头。从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行业自身发展周期调整的双重影响,全行业产销量等经济指标连续两年呈较快下滑态势,跌入近10年来的低谷。
通过积极应对和调整,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逐步回暖,行业自当年第四季度以来,已逐步摆脱低迷并呈现出强劲、持续的复苏态势,产销规模快速回升。特别是2010年行业全面呈现恢复性的高速增长,年产值创历史新高,产量全面接近行业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成效开始显现。
本次会议上发布的《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截止“十一五”末,行业约有缝制机械整机生产企业830家,其中缝纫机整机生产企业620家,非缝纫类缝制设备整机生产企业(主要指除缝纫功能以外的其他验布、裁剪、铺布等相关缝制设备)约210家,零部件生产企业1000余家,主要分布京津冀、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六大产区。行业累计完成产量7496万台,产值1935亿元,利税92.6亿元,累计出口5392.9万台,出口额7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行业发展虽然历经波澜起伏,但仍取得了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品牌建设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有所突破、行业地位全面提升,这六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行业经济总量保持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快速提升,实现年均经济增速为11.5%;产品结构调整也取得重大突破,如机电一体化缝制设备占比从“十五”末的2%上升到25.04%,电脑平缝机占平缝机总产量的比例由5%提升到36.5%以上,特种工业缝纫机年产量占工业缝制设备总量的比例由3 %提升到9.5%;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丰硕。除了伺服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的集成控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外,行业累计共有45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轻工业科技进步奖;申报各类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共4384项,同比增长50.7 %;完成了50项国家及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同比增长233%。创新人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行业主要50家骨干企业的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由“十五”末的7%提升到目前的10%左右。
《规划》中指出,企业对品牌建设投入和宣传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国内一流服装企业对国产品牌缝纫机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另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设计制造柔性化取得明显进展。ERP、PLM等各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精益生产、5S、6西格玛管理等各种现代化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
此外,我国缝机业年产量占世界缝机总产量比重由“十五”末的71%提高到目前的80%,年产值占比由45%提高到目前的59%,产业继续向中国大陆聚集,不仅为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行业累计出口创汇70亿美元,缴纳利税上百亿元,为我国纺织服装等下游行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近500万个就业岗位,推动了下游行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提升。
●开局“十二五”
质量提升赶超是发展重点
“强国”基础已经奠定,毫无疑问,“十二五”的这5年,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由“大”变“强”的关键5年。
《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目标,即“十二五”末,行业创新能力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基本具备与国际知名企业在同一平台竞争的实力,产业结构与赢利水平具备支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能力,行业实现向世界缝制机械强国迈出关键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质量和品牌的提升成为了“十二五”期间行业发展的两大关键词。
据记者了解,一直以来,行业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而近一年来,虽然行业随着上游行业的回暖而强势回暖,行业各项经济数据恢复到了行业发展高峰时期的水平,但由于原材料价格、熟练技术工人紧缺、零部件供应紧张等各项生产要素的综合作用,使企业利润逐渐变薄,因此部分整机和零件企业在赶订单的同时忽视了质量工作,因此,为我国缝机业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关于国产缝制设备的质量,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共识:行业产品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谈及质量问题时,杰克控股集团总裁阮积祥这样感慨。
本次理事会上,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何烨针对中缝协的重点工作作说明时指出,今年,行业质量赶超工程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中缝协把今年工作的主题确定为“质量提升年”。
“为什么中缝协提出‘质量提升赶超’这一关键词,是与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非常相关的。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内缝制机械企业产品制造能力和品种发展等方面有了较大提升和突破,同时产品价格非常低廉,但国产产品的竞争力仍然不够强,大多数国产缝制设备仍然无法被国内一流服装企业接受,其本质原因是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与国外品牌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何烨进一步强调。
《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缝机业质量提升的目标是,大宗缝制设备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知名品牌同类产品质量水平,特种缝制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100%,质量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规划》把“提高质量水平,实施品牌战略”作为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因此也把“质量赶超”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对此,何烨提出,质量工作是行业和企业应常抓不懈的永恒工作主题。“十二五”期间,特别是今年,为实现中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强国”目标,中缝协将通过四项措施为行业质量提升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何烨介绍:“第一,在去年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针对国外品牌的最先进、最新设备的技术等进行测试、分析,建立反映产品质量、外观、噪音、缝制效果,以及原始状态等的检测和评价目标、指标体系,作为企业质量赶超工程的具体技术依据;第二,在建立质量技术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专家、检测机构、试点企业的技术人员,研究各个技术项目的数据,制定统一而标准的检测方法,使企业能够以统一、科学的方法对产品进行客观的评价;第三,组建专家团队,对试点企业或有需求企业的进度、方法、各项落实措施等,提供技术咨询、跟踪、督导服务;第四,组织行业质量管理培训、质量信息交流和发布,以及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此外,中缝协还将对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发展数据
工业生产总值550亿元
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估算,201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约550亿元,其中缝纫机类产品500亿元,比2009年增长88.68%,非缝纫类缝制设备产品约50亿元。2010年全年生产缝纫机1596万台,比2009年增长36.41%。
产销率98.0%
据统计局对我国421家规模以上缝机生产企业统计,2010年,全年行业共完成工业生产总值346亿元,比2009年增长49.02%,工业销售产值339亿元,比2009年增长47.65%,增幅较2009年分别上调48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全行业实现产销率为98.0%。
上海地区产值上涨131.31%
据统计局对我国421家规模以上缝机生产企业统计,201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六大传统产区工业总产值均呈现出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平均增幅约高达50.32%,尤其是上海地区实现了翻倍增长,涨幅高达131.31%。
利润增长147.49%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汇总,201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48.02%;利税总额22.8亿元,增长102.90%;利润总额15.9亿元,增长147.49%。
出口创汇13.7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累计出口整机984万台,出口创汇13.7亿美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18.58%和32.46%。2010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零部件出口金额2.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69.15%。
零部件国产化率100%
《“十二五”规划》中行业质量提升目标:大宗缝制设备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知名品牌同类产品质量水平,特种缝制设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接近100%,质量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水平。
占世界总产值70%
《“十二五”规划》中行业经济、规模发展目标:行业经济年均增长10%-12%,平均利润率达到15%-20%;行业年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比例由59%提升到70%。
数据来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
发展之音
转型很辛苦,不转型更痛苦
“党和国家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到很高的战略高度层面,对此,我是有深刻体会的。如果仅靠量、‘大’的扩张,是死路一条,发展方式转变、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讲得容易,做起来难。转型很难,不转型升级更,转型很辛苦,不转型更痛苦,也只有早转型才能赢得生机。”
——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继宝,在传达两会精神时谈及飞跃集团的转型升级经历这样感慨。
减少一线员工流动率,带动产品质量稳定性
“10年,我们通过十项措施,首先保证一线员工的稳定性,减少一线员工的流动率,从而起到了强化加工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的作用。机器性能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是产品质量的关健,这也是中捷对产品质量追求的目标。质量管理不单纯是质检部的工作,质量更是企业中所有员工的职责。另外,技术改造是加工质量提升的基础,装备的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才能稳步的提升。”
——中捷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高峰
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
1999年,在当时市场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杰克开了两个质量口子:一方面放宽了对零件质量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宽了对自身质量的要求,结果大批退回的缝纫机摆满了仓库。也正是因为这场灾难,让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今天的质量,明天的市场”,并将它作为杰克的第一条质量理念持之以恒地向员工进行宣贯和深化。
2006年,杰克又先后提出了“对质量问题要不择手段、心狠手辣”、“质量的提高首先是标准的提高”、“必须要打造杰克质量文化体系”等理念,这不仅丰富了杰克的质量内涵,也使得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杰克控股集团总裁 阮积祥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