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随后又陆续推出种植业(水稻、玉米、油菜、烤烟等)和养殖业(奶牛、山羊等)等政策性农业保险,由国家财政对参保农户提供保费补贴,是财政部门继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直补、两免一补后又一项新的惠农措施。3年多来,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德宏州,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执行的情况如何?这些保险对发展德宏的农业,推进德宏新农村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受保的农户又怎样看待这项惠农措施?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报记者于3月中旬走进德宏,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写了《“绿箱政策”在德宏》这组报道。(“绿箱政策”就是指各国政府为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发展而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的一种政策,并被世贸组织规则所允许。)
本报记者 赵碧华 通讯员 李红卫
云南省是我国甘蔗糖料生产区之一,是我国第二大产糖省份,云南省甘蔗主产区分布在临沧市、德宏州、保山市、普洱市、红河州、玉溪市、西双版纳州等州市。由于糖料是比较典型的农产品,加之云南省蔗区多为山坡地,水利条件差,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风险的能力,为蔗区种植户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2008年,云南省通过政府财政、龙头企业、农户三方共同承担保费的方式,在临沧市、西双版纳州启动了地方政策性甘蔗保险试点。通过德宏州的积极争取,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9年,德宏州也成为甘蔗种植保险试点地区。如今2两年多过去了,甘蔗保险在德宏州实施情况如何?广大蔗农能接受吗?甘蔗保险能让蔗农放心种植吗?甘蔗保险能促进德宏州蔗糖产业的发展吗?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宏州相关部门和广大蔗农。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受强冷空气的影响,2009年12月23-26日,盈江县盏西糖厂蔗区甘蔗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霜冻灾害,灾情发生后,保险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赶赴灾区,查看受灾现场,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测定损失。该蔗区甘蔗种植面积为3万余亩,受灾面积达2.8万多亩,其中甘蔗生长点以下1个芽坏死的占受灾面积的20.6%,生长点以下3个芽坏死的超过30%,生长点以下芽坏死达50%的占受灾面积的29%,绝收面积5232亩,是甘蔗受损最严重的一个蔗区。勘定结束后,保险公司及时将赔付款打入这农的账户中。
在瑞丽、盈江等蔗区采访,田野里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蔗叶迎风摇曳,婆娑中泛起一阵阵绿浪,绿色波浪下拔地而起的甘蔗吮吸雨露笑迎阳光,忙碌在蔗林里的蔗农脸上洋溢着笑容,不时有拉甘蔗的汽车、拖拉机从身边开过。在蔗区,记者见到了许多正在蔗田里忙碌的蔗农,蔗农们笑着对记者说:我们向来是看天吃饭,种甘蔗是旱也旱不得、涝也不涝不得,就怕老天不高兴,雨下多了或少了,现在好了每亩甘蔗我们只需要出5.1元,相当于少吃一顿肉,少抽一包香烟的钱,灾害发生后可就得大实惠喽。
2009年德宏州推行甘蔗保险试点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州长孟必光为组长的甘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州农业、财政、蔗糖办、德宏英茂集团、中国人保财险德宏州分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召开联席会议,部署德宏州推动甘蔗种植保险试点工作,明确德宏州全面落实省政府甘蔗保险试点方案的要求,强调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保”的原则,结合区域优势产业特点,兼顾投保人缴费能力、财政补贴能力、保险公司风险承受能力,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起步、再完善”的方式,实行适度保障,低保费、低成本,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德宏瑞丽市、盈江县开展甘蔗保险工作试点,并制定了甘蔗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甘蔗保险所需保费资金每亩25.5元由省、州、县(市)财政,制糖企业和农户共同承担(其中省级财政安排补贴45%即11.48元,州级财政配套补贴4.5%即1.148元,县(市)级财政配套补贴10.5%即2.677元,制糖企业承担20%即5.1元,种植户承担20%即5.1元),每亩的保险金额为750元。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分别与人保财险盈江县、瑞丽市支公司签订了政策性甘蔗保险保单。这两张保险单共承保盈江县种植的24万亩和瑞丽市种植的8万亩共计32万亩甘蔗,保费总共816万元。
2009年,德宏州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如干旱、泥石流、冰雹、火灾等,全州的农作物受灾严重。德宏州承保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32万亩甘蔗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让蔗农早日领到赔款,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救灾和农险查勘定损及赔付工作作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由甘蔗保险领导小组领导带队,深入盈江县、瑞丽市两个试点县市,对查勘理赔工作进行现场指导,相关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与当地受灾农户和企业一道组织施救,以最快的速度加紧进行查勘定损,以确保蔗农的利益。2009-2010年度全州共赔付蔗农保险金612万元,5838户种植户得到了赔付,免除了广大蔗农的后顾之忧。2010年,德宏州继续在盈江县和瑞丽市开展甘蔗保险试点工作,两年来,三级财政先后为该保险产品投入979.2万元。甘蔗保险让蔗农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维护,提高了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制糖企业的原料和地方财税都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通过政策性甘蔗保险试点工作的开展,受灾的蔗农及时得到了保险款,也从保险中尝到了甜头,参加保险的积极性非常高。2010年,盈江、瑞丽地区发动引导工作十分顺利,盈江、瑞丽地区广大蔗农都积极主动缴纳保费。
德宏州财政局局长刘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德宏州的蔗糖产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德宏地区发展最为成功的农业产业,也是德宏州最为成熟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蔗糖产业为德宏农民增收、财税增长、制糖企业增效、边疆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以来支撑着德宏经济的“半壁江山”,可以说,蔗糖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德宏州地方经济的振兴、民族的团结和边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蔗糖业涉及农民利益和国家财政收入,政府对糖业的适当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推行政策性保险是政府对糖业投入比较科学的方式。我们将克服一切困难,竭尽全力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努力在全州范围内实施甘蔗保险,让全州近90万亩甘蔗都参加保险,让甘蔗保险为德宏蔗糖产业的发展和蔗农的利益上一道产业的保险锁,让广大蔗农都放心种植甘蔗。
在盈江、陇川、瑞丽、畹町等地的采访中,我们发现随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各类惠农政策和措施,使新兴的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如香料烟、冬季马铃薯、大棚蔬菜、甜脆玉米、优质水稻等显示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加之德宏蔗区土地条件较差,旱坡地蔗园面积大,产量低,运输困难,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药、化肥及工价等大幅上涨,甘蔗种植成本加大,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明显降低,造成一部份农民不愿种植甘蔗,可见德宏州蔗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危机。如何化解这些制约蔗糖产业发展的难题,让支柱产业继续闪现出耀眼的光芒?记者采访了德宏州蔗糖办副主任余忠。
余忠告诉记者:德宏州素有“天然温室”之称,为发展蔗糖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半个世纪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在广大蔗农的辛勤耕耘下,德宏全州已形成了集种植、加工、营销、科研相配套的蔗糖生产体系,培养和造就了一支由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熟练工人和蔗农组成的蔗糖产业大军。全州50个乡镇和5个农场,有43个乡镇、4个农场种植甘蔗,蔗区面积近80多万亩,人口达70多万人。制糖企业生产规模由小而散逐步向集团化转变,现已形成德宏英茂糖业有限公司、德宏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奥环集团奥环糖厂、陇川糖厂等四大制糖企业,共14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5万吨。
余忠还说:德宏州有着503.8公里的边境线,芒市、瑞丽、陇川、盈江等地多处与缅甸接壤,蔗糖产业不仅关系到德宏州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联合国毒品替代种植的任务(主要是甘蔗生产),承担着“睦邻安邻”的战略任务,德宏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蔗糖业更是肩负了全面建设惠及全州各族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无以替代的重任。由此可见蔗糖产业是德宏州丢不得、丢不起、不可替代的支柱产业。为此德宏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对甘蔗产业的培植和提升,及时出台发展政策和奖励办法,通过投入扶持资金,提高补助,推广新技术,组织农业部门认真开展甘蔗间套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等等来提高蔗田的综合效益,启动基本蔗田地规划,建立相应制度,立牌保护基本蔗田;建立中低产蔗田改造基金,让蔗糖企业参与到原料基地建设中;改革耕作制度,加大甘蔗套种,提高科技水平,努力做好政策性甘蔗保险等等来增加蔗农的收入,以确保蔗糖产业的发展,将使人民群众甜蜜的生活更加比蜜甜。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