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产业是丹阳市的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丹阳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和中国眼镜出口基地。近年来,丹阳眼镜产业一直保持着15%左右速度的增长,去年眼镜业全年销售达80多亿元,成为该市最有影响力的产业。
目前,丹阳眼镜行业拥有注册商标20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0个,相关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全市树脂镜片年产量达到2亿多副,占国内总产量近八成,占世界总产量一半以上。
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丹阳的眼镜产业年产值将提高到150亿元。
在痛定思痛后猛然转身
丹阳台州商会副秘书长严子美告诉记者,丹阳生产眼镜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一批从上海、苏州眼镜厂下放返乡的技术人员在社队的组织下,在丹阳的大泊和司徒两地开始尝试眼镜制造。由于当时社会大背景的限制,这些小作坊在开始时一般主要进行“地下生产”。
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方面的宽松,集体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纷纷离厂兴办眼镜企业,随着大量企业的兴起,较为完整的眼镜产业链日渐形成,产业开始集群。
在如今风光的背后,丹阳眼镜产业也曾经历过痛楚的过去。以前,一提到丹阳眼镜,人们很自然地把它与低档货联系起来。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质量不稳定,丹阳眼镜还被中央媒体曝过光,一直难以进入高端消费市场。
作为传统支柱产业,眼镜行业遭遇到的尴尬引起了丹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该市提出把眼镜产业作为第一产业来重点培植,并筛选出一批骨干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引导企业通过走科技创新之路来做大规模,开发新品、提升档次。
脱胎于国营老厂的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与上海高校合作后,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出CR-39树脂镜片,掀起了国内眼镜产品更新换代潮流,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企业。
在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的同时,丹阳有选择地引进了一批像东方、海昌这样产品科技含量极高的世界知名眼镜生产企业,不仅有力提升了丹阳眼镜产业的档次和产品质量,而且还加快了丹阳眼镜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现在,丹阳每年都有树脂变色镜片、渐进多焦点镜片、组合式棱镜、高档全钛镜架等这样由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成为高端消费者的首选。
“丹阳眼镜能有今天,当地政府的强力推动功不可没。”严子美说,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眼镜博览会、参与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丹阳眼镜的发展。
科技创新成就自主品牌
“万新”、“明月”、“唯尊”、“天鸿”牌镜片,“米顿”、“平凡”、“范笛诗”牌镜架,这些在消费者中、在行业内较具影响力的品牌均出自丹阳。丹阳市眼镜商会秘书长汤金斌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国内市场上是丹阳品牌眼镜一统天下,引领着市场潮流。
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产品,三流企业做加工。近两年来,依靠科技做大规模、做优产品的丹阳眼镜企业,创品牌的意识空前强烈。现在,上规模的眼镜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商标和品牌,有的还拥有数件商标和品牌。
不久前在丹阳挂牌成立的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不仅为该市眼镜产品进一步提升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该市获得了参与修改和制订行业标准的权利,开始从做产品、做品牌走上了做标准之路。
台州商人扮演不可或缺角色
丹阳中国眼镜城管理办公室主任郦图尔告诉记者,丹阳眼镜市场能有今日的繁荣,与众多台州商人的推动密不可分。他说,台州人在丹阳,不但从事眼镜的销售,还从事眼镜的生产——眼镜产业链中的所有环节,都有台州人参与其中。
杨先法也告诉记者,眼镜生产过程的83道工序,都有台州商人参与其中。台州人创办的康达美光学公司,年产值已达到6亿元,在当地成为一家有影响力的企业。
据了解,丹阳第二代眼镜城就是台州商人投资建造的,目前有300多个经营户在从事批发零售工作。
丹阳市第三代眼镜城目前也在建造中。丹阳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潘云兴告诉记者,新建的眼镜城采用新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功能更完善,更有利于丹阳眼镜产业的发展。
他说,新建的丹阳眼镜城将建设成以商贸、科技、服务外包、物流会展、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大型产品交易市场。
对于杜桥眼镜业,杨先法认为能借助义乌等地,将产品远销到中东、南美和东欧等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他说:“以低端太阳镜为主的杜桥眼镜,需要引进国际先进企业,需要升级产品档次,需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样才能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层次。”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