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了,慌了!
2011年的春天,“民工荒”让中国制造企业感到了一片惊慌。
中西部与东部民工争夺战越演越烈,媒体不断地爆出“民工荒”的爆炸式新闻:长三角缺工上百万,珠三角缺工上百万,安徽缺工总数达到25万,湖北缺工总数达到35万,东北缺工,山东缺工,就连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也开始缺工了,一时间,“民工荒”成了中国鞋业抹不去的阴霾。
恰恰在“民工荒”现象引起许多人一片惊慌的时候,温州商报爆出了一则新闻《功夫做在前头节后开工不愁》,此新闻称,在“招工难”不断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时候,奥康、吉尔达企业的工人返厂率高达80%以上。
据调查,俗声为中国鞋都明星鞋企皮企的返厂率都很高,开工十天后,员工返厂率都达到了90%以上,吉尔达、奥康甚至达到了96%以上,加上新招的工人,开工不到一个月,吉尔达员工人数同比增长了29%。
据慧聪皮革网了解,在浙江海宁的皮革工业园区,不少企业正在路边摆摊招聘,而前来咨询的工人却寥寥无几。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2011年工人的缺口高达70%,即使打出高薪、解决食宿,依然招不到人。海宁市一皮衣公司招聘负责人透露:工资不可能低的,裁剪工一个月可能四五千,还有补贴呢呀。
为什么在“民工荒”大潮中,辛集市皮革城的皮革企业用工不慌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李佐军曾经说过,“民工荒”根源是“权利荒”,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千千万万的打工族真正获得应有的人身权利。
“‘民工荒’只是表象,民心慌才是本质”。民工们工资低,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比较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存在诸多歧视,如此而言,民工如何安心?企业如何不慌?
3月初,为了应对“民工荒”,在辛集市皮革城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2011年度第一届人才招聘、劳动力就业洽谈会。招聘会当天,到场的有皮革企业、皮草企业等。辛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职工提前到岗,积极工作、热情服务,积极开展人事劳动政策咨询活动,设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再就业、公益性岗位登记等服务窗口,接待咨询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