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加工是缝纫机制造的核心和基础,机壳加工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缝纫机制造的整体水平。当前行业机壳加工装备是怎样一个现状?它对缝纫机整机性能影响几何?
当前行业机壳加工装备是怎样一个现状?它对缝纫机整机性能影响几何?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雷杰、湖南凯斯股份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申建春两位业内资深人士。
机壳加工方式
缝纫机机壳金加工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加工手段落后,多采用通用机床加工,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工质量差。20世纪50年代后期,行业逐步出现了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用于加工机壳、底板及其它零件的专用设备,如底板回转盘铣床,并开始对各种专用设备进行改造,如加上自行设计的动力箱或减速器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行业开始采用气动技术和液压技术,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质量稳步提升。20世纪80年代起,行业兴起一股技术和设备引进潮,使我国平缝机的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迅速提高,如上工1994年引进的GC5550生产线。与此同时,企业开始应用加工中心加工机壳,实现了以加工中心为主体的柔性化生产。经过近30年的发展,加工中心的应用目前在业内已十分普及,并成为机壳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
据雷杰介绍,就平缝机机壳而言,目前业内仍有超过70%的企业采用单台机床或组合机床加工机壳某一道或几道工序的生产方式。这是缝制机械行业最传统的机壳加工方式,只是机床较之前有了较大改进。这种作业模式需经多次人工装夹、多次搬运,产品质量稳定性不易控制,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相应生产成本也较低。
第二种为“加工中心+通用机床”的模式,也称柔性加工线,适合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加工,但因投入较大、加工成本较高,多用于利润较高的直驱微油电脑平缝机以及特种缝纫机的加工。近年来,国内很多企业引进了柔性加工线,如标准股份于2008年8月投产的干湿结合的“电脑平缝机机壳生产线”,中捷股份采用日本株式会社牧野铣床制作所提供的柔性加工生产线。该生产模式具有灵活性高、精度高、稳定性高、操作便捷、劳动强度低等特点。
第三种为第二种生产模式的延伸,基本组成是“加工中心+专用数控机床+自动或半自动输送线”,生产工序相对集中,避免了多次人工定位、多次人工夹紧、多次人工搬运造成的质量不稳定性,适合大批量单一品种的生产,如日本兄弟(原兄弟标准)平缝机机壳加工线、日本重机廊坊工厂平缝机机壳生产线、台湾高林深圳工厂平缝机机壳加工线以及GC5550平缝机机壳生产线等。因加装了自动或半自动输送线,该生产模式生产效率很高,但对毛坯、产量的要求较高,一般年产量需达到10万台以上才能体现出价值。
据申建春介绍,目前凯斯所有机壳均采用“加工中心+通用数控机床”的模式生产。他前不久参观了重机上海工厂的机壳生产线,其采用的是“加工中心+专用数控机床”的生产模式,一个机器人可以负责多条生产线,自动化程度极高。
机壳加工的重要性
申建春认为,机壳加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孔和面的关系,机壳需要保证内部数百个零件相互准确的关系;二是它能保证缝纫机在高速运转下的低噪声、低振动、少磨损,使缝制品美观。
雷杰认为,机壳加工设备的精度对机壳的形状公差、几何精度、位置精度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要素能进而影响到整机的缝纫性能(线迹美观度、缝厚能力等)、运转性能(噪声、振动等)以及使用寿命。以缝纫机竖轴与上轴的平面度和垂直度为例,如果平面度和垂直度公差偏大,伞齿轮的啮合不好就会造成机器的噪声很大。以平缝机机壳为例,如采用普通机床改造后的专机来打孔,然后用手工绞孔,使用前期感觉不出有噪声或渗漏现象,但时间一长或调高速度,缝纫机就会产生明显的噪声。目前市场上一些品牌的产品质量稳定性较差,多是由于机壳加工不过关造成。此外,终端用户经常提及的机针与旋梭的位置难调,也与机壳加工精度有关,但这些都无法通过简单的方法检测判断,需要整机生产企业进行严格把关。
机壳质量除与加工设备的精度紧密相关外,还与加工的定位方式、夹紧方式、生产线布局、加工工艺等相关。据雷杰介绍,目前业内整机企业的机壳加工线的布局大同小异,没有根据自身特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安排。申建春认为,凯斯机壳质量之所以得到整机企业的一致认可,除了拥有先进的加工设备外,还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以毛坯工艺为例,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机壳毛坯都不进行时效处理,不能使机壳内部的应力得到充分释放,可能导致将来机壳变形,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应力的释放有自然释放和人工释放两种方式,凯斯已经找到一种在精加工前使毛坯应力释放的方法。
整体水平及存在问题
日本缝制机械行业的机壳加工装备水平近20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国机壳整体制造水平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机壳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企业目前的金属切削精度要比国外同行低1~2级精度,单位生产率比日本同行低2~3倍。此外,高端加工设备受制于人,高档加工中心(包括成套生产线)主要依赖于进口。对此,申建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当前国内机壳加工的水平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差距,相较其它行业,缝纫机机壳的精度要求并不高,当前很多企业的加工设备已能满足生产。
雷杰认为,当前行业机壳加工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普遍缺乏工艺意识,自主创新比较少。早期,国内企业以引进国外先进加工设备、方式为主,近年以模仿为主。研发设计是解决为社会提供什么样产品的问题,而工艺则是解决如何把这个产品做得快、好、又低成本。工艺是人、机、料等软、硬要素集成的一项基础工程,它覆盖所有产品,贯穿于生产的全部过程。有些企业引进技术,做出来的产品就不如人家原装货好,问题就出在工艺和管理上。他认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赶超,需要企业具备自行设计的能力,如工艺、刀具、夹具等的设计。在很多外资企业,许多不让同行参观的“密室”,多摆放着经过自己独特设计加工的专用设备,都为量身定做。而在国内,大多企业还主要将精力放在普通机床的改造上,整个系统没有较大突破。
制约当前机壳加工整体发展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行业需要既懂加工工艺,又懂设备、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缺乏人才,企业在采购设备时选型不当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此外,还与企业经营者的产品定位、投资意识有关,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重视市场、重视产品开发,但对工艺改进、内部提效不太关心。此外,这几年企业之间的价格战内耗了很多利润,以致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专家建议,在装备方面,同行之间应相互学习、交流,不要盲目跟风。企业经营者应立足长远发展,重视基础工艺研究,保持合理利润,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劳动力紧缺已呈常态,企业需在内部提效、节省人力方面多下功夫,向先进设备要生产力。
编后语:
2010年夏末,一场面向落后产能的“淘汰风暴”,骤然降临。“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任务。”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上述要求后,8月上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告,限令18个工业行业的2 087家企业在2010年9月底前必须淘汰落后产能。随后,多个省市采取了拉闸限电措施,这给原本生产就很紧张的缝制机械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希望各生产企业能借此机会,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装备升级。(wy)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