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如果问中国的年轻妈妈们,什么是让她们最纠结的事?答案中一定少不了:给宝宝选什么奶粉。一边是洋奶粉价格节节攀升,一桶动辄一二百元,甚至更多;国产品牌便宜,但自从业内传出“三聚氰胺”丑闻之后,人们就一直对他们忐忑不安。
中国的妈妈们什么时候不再面对这样的尴尬?日前,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等组织联合举办的“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以全产业链模式推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健康发展”的思路。“全产业链”模式能给妈妈们带来一罐值得信赖的好奶粉吗?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问题发生在奶源环节上。而“全产业链”针对的就是奶源问题:让乳制品企业从养奶牛开始,自己提供奶源、自己生产、然后自己销售产品。这一模式的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追溯乳制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让乳制品企业对生产产品的安全、营养、健康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
记者: 全产业链是目前我们国家首创的,还是什么?
宋昆冈:这应该是一个新的提法。三聚氰胺发生之后,我们发现这个问题的症结是在产业链上的脱节,这是中国式的。如果我们不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人的职业道德水准没有下降的话,这可能还不会提上议事日程。现在这个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必须从奶源做起,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
记者:现在我们提出的这个全产业链模式,是否已经在国内推广开了?
宋昆冈:这个事已经开始推广了。08年事件发生后,大家认识到这个事的症结发生在什么地方,从国家各部委,发改委、农业部都提出来,加工企业要发展自有奶源,可控奶源。所以现在提出了一个婴儿配方奶粉的产业链模式,我觉得这个很好。过去没有把它上升到这个高度,这是总结出来的。原来我们叫它发展自有奶源,现在把他上升到一种模式了。
中国乳制品行业内有句话,叫“得奶源者得天下”。2008年11月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也明确规定:2011年底前,各乳制品生产企业基地的可控奶源要达到加工能力的70%以上。发展的自觉和政策的要求让伊利、蒙牛、飞鹤等一些规模较大的乳制品企业纷纷开始自建奶牛场。现在,这些现代化的养殖场已经成了企业的门面供来访者参观。但要撑起这个门面似乎并不轻松。宋昆冈说,养牛场的投入远比加工厂的投入大,所以,实行全产业链对于乳制品企业而言不乏无奈。
记者:那你觉得这个全产业链会像其他概念一样会被质疑吗?
宋昆冈:这个不会。但我觉得这个全产业链,这个东西只适合给最重要的产品实行全产业链,比如飞鹤,在他的产品中,他就做婴幼儿奶粉的。其他做液态奶的就从巴氏奶开始,选他最重要的开始。
记者:听你的意思,实行这种模式有点无奈的意思。
宋昆冈:我觉得是,按照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看,它是走专业化的,但是现在我们呢?整个全产业链都要做。从养牛到整个开始,什么都要做。整个行业跨度很大,这个全产业链模式。目前这个情况下,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实际上,这个模式是一个无奈之举 ,我觉得是无奈之举。
虽然是无奈之举,但打消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疑虑,“全产业链”模式是否就有推行的可能呢?一家投资咨询机构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中国原奶主要有三种来源:奶牛养殖小区和奶站占比约为25%,企业自建规模奶牛场比例较小,仅为10%-15%,而散户养殖却占到60%以上。所以,现在靠“全产业链”模式彻底解决中国乳制品行业现有的矛盾,显然为时过早。
记者:这个全产业链能解决目前中国乳制品企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吗?
宋昆冈:不能说它能完全能够解决,但起码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能起到还大作用的。过去我们提奶场、收奶是企业的第一车间,企业要做好,但是它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这只是一方面。这个(模式)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措施去做,但我认为,不可能完全把它变成自有,这个难度很大的。
经过多年野蛮生长的中国乳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所有的矛盾,但至少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有一点可以肯定:2011年的中国乳业还会是风云再起的一年,也很可能是中国乳企集约化发展最关键的一年。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