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持续低迷不振的缝制机械产品价格最近终于有所上调。在前不久召开的中缝协八届六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产品涨价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面对众口一词的涨价呼声和举措,协会主要领导当即表态:涨得好!缝纫机行业本轮产品价格的上调究竟好在哪里?笔者仅就有限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虑,对缝纫机产品的涨价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一些浮浅的解析。
涨之有理
在涨声四起,涨价已成为近期社会热点词汇的背景下,缝纫机产品的涨价其实并不是显眼。不过,仍然需要说明的是:这决不是跟风搭车的涨价,更不是人为故意的炒作,完全有别于前一时期的“蒜你狠”,“豆你乐”,“辣翻天”,“玉米疯”和“苹什么”之类非正常的价格上涨。从严格意义上讲,缝纫机产品价格的提高,是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是价格扭曲后刚刚开始的拨乱反正。
前几天,笔者求证于一位业内大工业型骨干企业的资深销售负责人后,更印证了这种基本事实:从总体上讲,缝纫机产品近10年来的价格看似平稳,但除了前期年的一次显性下调外,考虑到诸如返利,促销奖励和返回运费等品上繁多的因素,工厂实际出厂价的降幅并不小。如能换算为价格指数,以高平机为代表的主要机种,也许就在0.8左右。看来,这种情势不只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作对比的是,这10年间,包括生铁、钢材和有色金属在内的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甚至更多,燃料、动力价格连年加码,各地最低工资标准逐年上推。所有这些,与资源和劳动都相对密集的缝制机械产品价格背道而驰的走低相比,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价格反差。大半年前笔者曾经以“三问”来表达对这种反常现象的困惑不解:为什么持续走低的产品价格在供不应求的条件下竞然回升无力?为什么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扬的情况下,行业对下游产业的价格传导效应无法显现?为什么在市场秩序治理已经多年后的今天,整个行业对价格的话语权依旧集体缺失?
价值决定价格,比价定价和供求关系调节价格的定价定理和机制在缝纫机行业内长期失灵的原因,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失控的产能+失调的市场+失衡的心态=扭曲的价格。说的直白一些,缝纫机行业早就具备了提价的必要条件,但就是缺少全行业统一思想的充分条件。历史上,缝纫机行业隆价时出现过的“多米诺骨牌”现象就是一个反面的例证。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高度的统一性和协调性。当然,没有也不会有“价格同盟”,但无论隆价或涨价,都不可能是企业的孤立行为。本轮全行业步调一致的提价,既是价值的回归,更是理性的回归。这就是我们认为涨得好的主要理由。
涨之有利
面对步步紧逼的成本压力和短兵相接的市场竞争,对企业来讲,要不要涨价始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担心因为涨价丢失一部分市场,是企业始终挥之不去的忧虑。尽管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从行业的高度或者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种思路却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为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微利—至亏损的经营状况已经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毛利率偏低,亏损面扩大,近年来缝纫机行业经济运行态势不容乐观。如果说前些年不少企业还曾经获利颇丰的话,这几年早就被各种要素价格上涨,成本大幅推升所腾挪和蚕食。翻开业内上市公司并不光鲜的报表,各种非经常性收益弥补主业亏损的现象比比皆是。至于各种变相的以丰补歉、以辅挺主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其结果是导致企业严重透支,后继乏力。如无明显改观,长此久往恐怕迟早将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这波价格上调,无论从眼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
一是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笔者了解到,业内一家颇有知名度的企业近5年来固定资产的投入几乎为零,设备净值逐年下降,技改技措项目基本停滞,企业只能勉强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显然,价格扭曲导致微利或亏损状态加上其他因素,这些年来缝纫机企业的处境相当窘迫,科技投入和设备更新等已经严重力不从心。调价,至少给了一个可以喘气和可能缓解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当前又是极其宝贵的。
二是有利于理顺产业链的价格体系。处于产业链枢纽地位的整机制造商是理顺链内价格系的主角。因价格上调而已经和将要引发的利润再分配,实质上是行业利益格局的再调整。这里,很自然地又想到了今年以来曾经聚焦的整零关系问题。零件厂本是同根同系,历史上它们在相互依存中曾经相得益彰,然后,时过境迁,整机厂遭遇市场和成本双重压力后,需要将其传导到占其总成本大至在70%的打购环节上,其中尤以外购零部件为甚。因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零部件供应商最易受挤压而成为危机的被转嫁者。可以说,是整机厂无奈的选择加上零件为甚厂无助的呼唤才造成了如今这无言的结局。好在几个前召开的零部件专业委员会和这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整零企业都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相知恨晚的感觉,提升了“本是同根生”的认知,加深了“都有难念经”的体味,坚定了“相伴到永远”的决心。此时此,整机制造商的提价,无疑是逐步理顺价格体系的一个重要契机,对今后产业链更加顺畅有序的高效运行具有深远的意义。
涨之有节
从常务理事会上的相关企业代表披露的信息和市场的实际走势看,本次以高速平缝机(包括电控高平机)为代表的产品提价,整体幅度并不大,似乎还有点投石问路的意味,这是企业一种比较理性的选择。客观地讲,缝纫机产品的价值回归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一步到位,提价的综合效果还有待于市场的考量。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涨价的决策是在下游产业经济运行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作出的。例如与本行业关联性最强的报装行业,近期受困于棉价的暴涨而步履艰难,从籽棉、皮棉、棉纱到析布,一路上扬的原料价格,使面料成本占总成本60-70%左右的服装加工企业,原来就略显单薄的利润迅速又大幅度缩水。难怪乎随着棉价屡创新高,服装出口企业的“歇单”止损。当然,对以出口为主导服企的歇单“就意味着产业的收缩。同时,从国产缝纫机的主要用户即广大中小服企来讲,由于其品牌溢价能力不强而难以通过价格传递来覆盖自已的减利因素,对加工装备提价的忍受度恐怕也是有限的。这次普通机种价格略作上调,应该说是理智之举。与此同理,特种机的提价,似乎也应悠着点,不宜大刀阔斧。否则,有可能欲速则达,甚至事与愿违。为此,已经或将出台的提价,都应从策略上密切关注价格弹性及其市场效应。不过,应该及早预测的是:棉价高烧,迟早会殃及池鱼。作为服装产业的装备提供者,我们难以独善其身。
其次,业内不少企业对今年行业出现“报复性”的增长、明年缝纫机产销将恢复常态后,可能出现的市场格局变化表现出某种担忧。是的,防止“价格战”这类恶性竞争的回潮是全行业面临的现实挑战。谁能保证,市场需求一旦趋缓甚至较大幅度下滑后,低价颂销不会死灰复燃,恶意竞价不会故态复萌?何况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段内,冲击缝纫机市场的导火索还真不少呢!这次全行业适度提价齐步走,对防止今后一个时期缝纫机产品可能出现的大起大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但我们还得承认,引发“价格战”的基础并没有清除,诱发因素则依然存在。谁都明白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价格战,只是行业经济结构性问题,最后所有企业都只会在这种注定没有赢家的“战争”中互相伤害。
诚然,我们不必对缝纫机产品价格未来的走势持过分悲观的态度。近期我们能够“不谋而合”地就该不该提价、提多大幅度的价等问题已经达成了共识并付诸实施,结束了水涨船不高的怪象,这不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吗?缝纫机产品的价值回归。本质上是企业心态的正常回归,是行业价格话语权的重新回归。这就是本轮缝纫机产品涨价的重要意义所在。(wy)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