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老陈(陈玉)是在他的小院里,院子不大,却堆满了造型各异的树根,不同种类、不同质地的木材以及预备齐全的雕刻家什,几名学徒在潜心钻研,就在这木香飘逸的50平米小院里演绎着一段感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 老陈话语不多,眼神明亮深邃,透着灵气,黝黑而慈善的笑脸显出几分岁月雕琢过后的沧桑,一身土灰色散着木香味的工作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一切。两间小展厅里陈列满了各种雕刻作品,板画《龙啸百川》、《汉宫春晓》,人物圆雕《关公》、根雕《母子情深》、根艺《红珊瑚》……精湛的雕刻技艺,优美奇异的造型,无不体现出一种对美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老陈出生在雕刻世家,家里祖祖辈辈搞民间木料雕刻,雕刻手艺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七代传人了。或许自己骨子里就深蕴着一种艺术的灵气,再加上从小受到爷爷和父亲雕刻艺术的熏陶,耳濡目染中自己也爱上了雕刻事业。小时候,除每天完成学校的功课之外,剩余时间便尾随爷爷、父亲一心扑在了雕刻上,“父亲管教严厉,一心想让我把雕刻手艺学好,那时学校离家近,听见上课的铃声后父亲才让我放下手中的刻刀往学校跑……”老陈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时,也在为自己曾经的付出唏嘘不已。那时的他雕刻手艺已经在十里八村家喻户晓了,谁都知道陈家有个小陈玉,有灵气儿,有心气儿,悟性好,志存高远,将来一定能够继承陈家的祖传雕刻手艺。
18岁入伍参军,老陈被分到东北某部队,广袤辽阔的东北大地便成为老陈雕刻事业的第二站,东北木材多,恰巧自己被分到部队的营房,周围的环境成就了老陈的雕刻事业的延伸,一幅《松鹤延年》木雕板画,震惊了整个部队,当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文书字画正盛行,人们纷纷邀请老陈帮忙雕刻字画,仅长2.44米,宽1.22米的毛主席笔体的《沁园春.雪》这一幅字画,老陈就雕刻了百余幅,开始半个月完工,后来雕的多了,手艺越来越纯熟,一周就能完成一幅作品。
退伍后,老陈经营了一家家具厂,为别人制作木制现代家具及明清时代的仿古家具,同时,他依旧没有放弃雕刻手艺,根雕、根艺、板画、字画、人物雕刻还不断的从他手中“流”出。他始终认为,时代潮流固然不可逆转,但传统文化与艺术却必须得有人去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物形象简练,同时运用圆、镂、嵌等雕刻手法注入传神的神态,浮雕板画线条流畅、纹理柔和,如关羽的正义和威严,观音菩萨的慈祥与端庄;他的龙狮雕刻张扬而霸气,动感极强;他的凤、鸟作品,更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所有这些,无不体现天然质朴、浑厚典雅的艺术韵味,无不折射时代文化内涵、人文气息、审美观点及创作态度。
一次,老陈代表延庆根雕协会被邀请到沈阳世博会当场雕刻《天下第一云》,雕刻现场他的刀法老到且干净利索,动作老练精准、深浅得当,精湛的雕刻技艺感动了两名学生,他们学成毕业后,从沈阳辗转来到延庆跟随老陈学雕刻手艺,立志要把雕刻这一文化传承发扬。原来,想和老陈学手艺的人还真不少。“在我有生之年,只要社会上的人愿意跟我学手艺的,我都诚心诚意的去教会他们,愿意把根雕这项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
老陈今年六十多岁了,从呱呱学语到不惑之年,雕刻出的完整作品大到几十米的屏风,小到几厘米的动物,大大小小约7000余件,而留在身边的却仅仅是极少数的一部分,除一部分售出外,其余大都送给了朋友同事,就连获过金奖的作品也被朋友拿走了,只留下了照片,“朋友看见了爱不释手,百般请求要我送给他,拿走就拿走吧,让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喜悦也是我的一种快乐……” 舍与得之间,老陈作为艺术家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让人惊叹。
老陈从事根雕事业近60年,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市、县级奖项,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同时,他的根雕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于善于观察生活的每个细节,在于经常对着别人的作品仔细端详与反复琢磨,在于潜心对民间尚存的雕刻作品反复欣赏与钻研,在于超人的耐力和悟性。光环背后,老陈依然保持淡然若定:“我雕刻了一辈子,作品能给别人带来快乐,自己也能从中享受乐趣。人生就是不断为别人制造喜悦的同时,自己也收获着喜悦……”
老陈还在继续雕刻着,刻刀下款款流出的不仅是流畅精美的木雕线条,更是坦然淡定的人生。 wj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