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报纸不会有末日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7日

  

  我看到不止一个欧洲奢侈品的广告,形象代言人(多数是男性),手里拿着或者身边放着一本书、一本杂志、或者一份报纸,而不是某种电子阅读装置。

  平板电脑、电子书正在迅速挤压着印刷品的阅读市场。作为一名从业近20年的新闻工作者,我经历了报纸从纯粹的喉舌走向表达民意、从政府工作的一个部门转向市场化,而阅读也在日益从印刷转向电子媒体。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印刷媒体在技术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正在迅速走向消亡。似乎这代表了未来的趋势。

  但是,我相信,在全世界许多地方,印刷媒体仍然将作为一种公信的、经典的和诗意的阅读而长久存在下去。

  从印刷读物在一个商业社会以及公民社会里所应承载的功能、它应该有的言论环境、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高度、以及这个行业发展规律本身来看,报纸及其所代表的印刷媒体,在中国还没有发展成熟。没有成熟,就应该准备它将死亡吗?

  从内容来看,报纸的传播经历了记者和编辑的筛选和设计,这一度被认为是报纸的价值所在,现在却变成了劣势,它提供了一种被规定和扭曲的信息,读者们被编辑们用专业化的手段洗脑了。但是,人们也在被一种信息的碎片化、垃圾化、以及信息采集及发布权的滥用而折磨。是的,人们在空前沉湎于信息获取的无限性之中,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得到和发布任何信息。但是,正如每个人也寻求任何装扮风格一样,时尚和经典永远不会消失。印刷读物,因为经过了专业编辑工匠式的文字处理与排版设计,而具备了经典的意义。

  翻开一页报纸,在短时间内接受的信息量,比打开电脑上网或者用手机上网面对着小小的屏幕阅读,体验更舒服:报纸有版面的设计、有图片、图表、标题、字体、文体的搭配等各方面的讲究,几百年来形成了非常成熟的工艺;印刷技术让杂志的翻阅成为一种令网站和手机阅读无法替代的体验。报纸完全可以用更加专业、深入、全面的报道和分析风格,配以优美的写作手法,令那些繁忙的官员、商务人士,甚至那些外行的读者,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愉悦地吸取编辑精心选择的信息和观点。一句话,读报比读手机更有效、更能承载和传递文字的魅力。

  许多人都在说,印一期报纸要砍掉多少棵树。但是,你知道吗?同样是阅读30分钟,读报比用电脑上网少排放20%的碳。上网搜索一次,相当于排放7克二氧化碳,而上网搜索15次对气候带来的影响,相当于印制一份报纸。报纸可以循环利用6到7次,但电子装置的循环利用就差一些。

  网站庞大(未必是真实)的流量,似乎已经令印刷媒体的传播价值相形见绌,但一个调查结果非常有意思,在电视、杂志和互联网三类媒体的广告效果调查中,杂志单位成本最低,电视次之,互联网最高。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在美国,那些停止印刷报纸的报纸,其网站收入的增量,不足以弥补报社广告收入的下降,如果把为建立和维护网站的成本算进去,传统媒体网站独立的商业意义目前仍令人怀疑。

  内容的创造者,将不可逆转地屈从于以非良性搜索为代表的商业模式,从而成为媒体食物链的最低端吗?我对此并不那么悲观。从历史上看,当纸张被发明时,它可能贵过上面书写的内容,甚至贵过那些优美的书法,但流传到现在仍有价值,甚至价值连城的,不正是那些文字吗?在我看来,包括以苹果公司代表的各种终端产品,最终可能成为社会的一种基本需求产品;没错,我们可能人人要有一部,但终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甚至各种检索工具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与现存的纸张与内容、各种渠道与内容的关系没有本质的区别。内容终将胜出,但内容创造与消费的方式要能够驾驭技术的改变。

  手机和各种各样玩弄于掌股之间的终端不能全部取代书籍、杂志、报纸,它们互相补充,可能更多的年轻人最初通过上网获取新闻,但读报纸更高端和可信、甚至标志着某种知识与社会地位。

  报纸这样一种代表了公民、社区、文化、文明、民主的产品,如果因为所谓技术的冲击而早夭,是中国社会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