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开化铅笔出国闯市场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2月7日

  开化县铅笔产业具有30多年的历史,生产企业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最高峰时的16家,并带动6家配套企业,最高时产值1.5亿元,总产量达13亿支,占全国的12%;但2008年11月受金融危机影响,这个行业受到不小冲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时隔两年,赴开化时了解到——

  “2008年产值1个多亿,去年1.2个亿,今年前10个月近1.5个亿,已经接近历史最好水平。”11月23日,开化县铅笔协会会长、华伟文教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忠伟介绍,虽然受到汇率、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开化铅笔生产企业数量减少至10家,但年产量仍然保持20%左右的增长,明年整个行业的情况会更好些。

  积极消化多重不利因素

  在位于音坑乡的顺达制笔公司,我们看到员工有的在上油漆,有的在包装,仓库里一箱箱产品被装上车……“订单很多,刚才有个客户想要一笔货,我还不敢接,因为最快也要明年1月完得成,到那个时候汇率会是多少,很难预料。”总经理吴立飞说,现在铅笔属于微利产品了,接单更要谨慎,但他同时表示企业已经准备扩大规模,以规模化来进一步降低生产总成本。

  其实,今年开化铅笔产业承受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这样几组数据可见一斑:制笔主要原材料包括木材、笔芯、油漆等,这两年价格无不大幅上涨,其中木材幅度最大,从最低时的3.2元/罗(一罗等于24支)涨到了10.2元/罗。而铅笔的利润1999年时,彩笔每罗卖18元至19元,可以赚三四元钱,如今彩笔每罗只能赚1元左右了。

  除了木材,谢忠伟介绍,笔芯从4800元/吨涨到了7500元/吨;油漆从15.2/公斤涨到19.5/公斤,还有运费等,铅笔行业可谓遭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坚持下来的企业无不想方设法积极消化不利因素,谨慎接单只是一个细节。

  集群化、外包化应对

  “挺到现在的都是产能较大的企业了。”吴立飞不无自豪地说,他的企业今年可以制笔2亿支左右,而“中圆”、“华星”、“华安”等企业规模都比“顺达”大。

  目前开化县铅笔生产企业华埠最为集中,有4家,城关和马金各2家,这些企业大多与最早的钟山铅笔厂,稍后的华埠国有电厂铅笔分厂、马金镇政府创办的马金铅笔厂、县客运公司开办的华安铅笔厂有渊源。吴立飞就曾在“华安”工作过7年;2006年投资300多万元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县国税局管理四科副科长江云根,去年对开化县铅笔行业做过深入调研,他告诉记者,虽然县里对铅笔这个老支柱产业投入各项财政扶持资金140多万元,在2008年底到去年,全县就有4家铅笔企业转产;仅在2008年11月就有3家因为接不到订单而停产,“那些企业每年也就几百万的产值,折算起仅千万支产量,和坚持到现在的企业相比,规模实在偏小。”江云根说。

  “招不到更多的员工,我们就把包装环节外包。”谢忠伟相告,现在开化所有铅笔生产企业都有外包业务,每罗0.3元至0.5元的业务,既缓解了企业用工荒,也让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增加了一笔收入。

  主打国外市场

  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开化铅笔业,这几年来,主动避开周边同类生产企业的竞争,95%的产品走出国门。

  “华伟”经过咨询、验场,通过了FSC认证,把自己的产品送进了沃尔玛、乐购等国际知名大超市。谢忠伟说:“公司每年咨询、验场费用上投入10多万元。”

  主打国外市场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业内人士分析,上海的“中华”铅笔在国内一枝独秀,同时也衍生了诸多贴牌生产企业甚至“冒牌货”;另一方面,与国外商家做生意,不担心货款回笼、资金垫付,所以虽然汇率一路走高,利润一再缩水,开化铅笔行业向外走的决心却不曾动摇。

  “以前我们大多也是贴牌生产,目前我们也开始打自己的‘顺达’品牌了。”吴立飞相告,由于外观上采用热转印、套模等新工艺,公司品种增多、质量也随之提升,产品既通过宁波、杭州、深圳和上海的外贸公司走出国外,2007年获得自营出口权后,销售范围也随之扩展,今年公司六成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