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关部门提出了缓解交通拥挤的各种办法,但我有一种感觉,就是缓解的是开车人的交通,让骑自行车的群众越来越不方便。与机动车相比,如今的自行车明显缺少足够的行驶空间。路是拓宽了,可自行车道给搞窄了,有的干脆把所有自行车都赶到人行道上去。我还感觉,骑车人的危险性加大了,在自行车道设置公共汽车站,公交车出入站时,骑车人不是快骑,就是停车靠边,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正常行驶,而且存在交通隐患。还有,在拥堵的马路上,特别多的开车人,不是强行超骑车人,就是在人家身后按喇叭催促给他让路,好像马路是他们家似的,让我感到骑车特“弱势”。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包括人、车、路、环境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无疑有着各自的重点,而统管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人。以人为本,是要以多数的“人”为本,而不是以少数的“人”为本。作为“自行车王国”,到目前为止,使用自行车的人依然占绝大多数。国家建设部领导已经表示,中国应保持自行车的数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广大骑车人真正感受到骑车的好处。如果城市管理者只知一味地追求“现代、高档”而忽视最广大市民的自由出行权,就背离真正的民生福祉。
我们可以学习外国的一些成功的经验,采取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公众利用自行车出行。如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利用税收优惠,鼓励雇主给骑车上班的雇员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补贴,对身后不停催促你让路的小车,可以大声对他们喊声“你 OUT了”。荷兰法律规定:道路设施不能截断主要自行车道,城市建设不能给自行车交通造成不便。自行车较机动车拥有绝对的道路使用优先权。另外还有一系列鼓励政策,如公司员工购买新自行车,3年可报销一次,金额为 749欧元,骑车人平时在交纳税收时也有一定减免。
我认为,除经济指标以外,百姓出行是否方便,也应该是衡量民众生活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我特别期待,管理部门拿出实际行动改善骑车者的出行环境。制定细致的配套措施,科学规划管理,保证自行车的路权,解决自行车停放难题,让“自行车族”重树上路的信心。政府也好,企业也好,出台一些奖励办法,真正形成全社会崇尚绿色交通的风气。
在此,我还呼吁北京定立“骑车日”,或选择春暖花开的一天,或选择秋风送爽的一天,大家都尽可能的骑车出行,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 中国角型毛巾架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8-2023)
• 中国直接挡轴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1-2023)
• 2018-2023年KTV专用触摸屏市场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回流式高细度粉碎机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8-2023)
• 2018-2023年中国原色瓦楞纸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策略预测报告
• 中国雪白深效精华液市场深度调研及战略研究报告(201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