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轻工日化电器通讯仪器机械冶金矿产建筑建材石油化工食品医药电子电工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农业环保图片手机版
当前位置:中国市场调查网>产业>轻工业>  正文

红湘妃竹手摸辨真伪

中国市场调查网  时间:2010年11月26日

  
 
  
 
  湘妃竹扇是近年来在藏品市场上颇出风头的文玩。一副湘妃竹扇骨,动辄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也不稀罕,其价堪比黄金。因升值潜力巨大,许多藏家对湘妃竹的投资和收藏前景都是一片看好。 
 
  湘妃竹又名“泪竹”或“斑竹”,是产于湘闽等地的竹子名品。相传,上古帝王唐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虞舜,后来虞舜在南巡途中死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思念虞舜,伤心痛哭,泪沾湘江之畔的竹子,竹尽染斑,遂有了湘妃竹。当然,这只是神话传说,湘妃竹上的斑点其实是竹子受真菌腐蚀导致。由于在竹笋初发的时候,真菌随之侵蚀,由此产生质变,形成状似斑斑泪痕的花纹,成为一种随变生趣的天然风致。 
 
  因产量稀少,湘妃竹很早就被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折扇、笔杆、笛子、竹帘、搁放书籍的插架,是文人们于斋窗下切磋攻文、林下逍遥娱老的雅玩。北宋陶谷的《清异录·文用》:“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在这一时期,用湘妃竹制成的毛笔,就已是供文人欣赏的掌中清玩。到了清代,以湘妃竹制成的扇骨,更是官宦士人竞相罗致的珍玩,其上品与黄金等值,有“一两黄金一两竹”之说。而如今,最受藏家追捧的是产于湖南九嶷山境内的红湘妃竹,竹上均匀铺洒红褐色的斑痕,迹似泪珠,形如烟霞,疏密得宜,韵味隽永,是制作艺术品的上佳质材。 
 
  但是,同所有价高而稀少的藏品一样,红湘妃竹也有不少赝品。从清末开始,就有人在普通竹子上手绘出红色的纹晕,或者用火烙烫出斑痕,充当红湘妃竹牟利。 
 
  因而,辨别红湘妃竹的真伪,除了要仔细辨认竹上纹晕是否为自然形成,是否带有人工的痕迹,用手触摸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若是摸上去纹晕有浮凸的手感,则为真品;若是凹陷,则为人工烙烫的无疑。再者,红湘妃竹的生长较慢,竹管大都较细,劈成两爿后,用于制作折扇的大骨刚好合宜,所以用红湘妃竹制成的扇骨内侧,大都会有一个浅浅的自然弧形。若是赝品则无。 
 
  此外还有一种来自缅甸的湘妃竹,俗称“草湘妃”,外观与红湘妃竹颇为相似,竹上也有红褐色的斑点,以之制成的扇骨,具有不小的迷惑性。但若是将两者仔细比较,“草湘妃”的色彩偏暗,光泽偏沉,斑纹也不够灵动,略显呆板,底色亦没有红湘妃竹那么鲜艳,那么油光温润。而且最主要的是,“草湘妃”的产量很大,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都比较低,与红湘妃竹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新入门的藏家在这方面要非常注意,在选购扇骨时一定要多作比较。wj